到战争快要结束时,中美合作所总部已经从最初用竹竿制造的测向器,发展到有了一部主控台和三部副控台。后来将第六厅一分为二,其中纯粹属于美国海军的部分派驻昆明,直接与华盛顿联络;另外设置一部功率更好的电台,专收中国大陆上的往来通信。
第七厅主管气象情报。收集传递气象情报是中美合作所设立的最初的、也是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梅乐斯认为,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人对亚洲的气象情报掌握得很不全面,落后于日本人。北半球东部的气象活动,通常都是从亚洲大陆开始发生,即一般所称“西伯利亚寒流”。寒流从西北向东南推进,影响到南太平洋。珍珠港事件之前,太平洋上的气象预报一直是日本人领先的,中美合作所建立后情况发生逆转。
台湾的吴相湘先生这样提到中美合作所关于气象收集的任务:
西南太平洋的气象变动都是从中国发端的,卢沟桥事变以后,美国海军便很少能接到来自中国大陆的气象资料。于是美国海军部门想派一批人来中国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向中国提供些有帮助的意见和资料。1942年,美国海军部派梅乐斯上校来华工作。
第七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每天都要向美国太平洋舰队提供气象报告。在总部,最初气象工作的开展非常困难,那时只有两名气象学家,而且没有一部专用气象电台。1943年8月,当著名的气象专家贝耶莱中校到达中美合作所总部并担任第七厅厅长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要求把气象报告列为通信工作的最优先地位,并协调所有围绕气象的收集工作。到了1944年年初,中美合作所总部的无线电装备有了补充,就建立了一个中美所自己的气象预报网。这个体系渐渐发展扩大,到了1945年年初,第七厅的设备大为充实,拥有一架接在大收发报机上的电动打字机,一个地图室,一个图书室,还有一个研究部。因为贝耶莱作出的重大贡献,中美合作所的美方人员把气象台所在的山头(即杨家山)叫做“贝耶莱山”。后来梅乐斯患病回国,贝耶莱便担任了中美合作所代理副所长。
1944年初夏以后,由于日军发动的豫湘桂战役不断推进,使得设置在中国东部沦陷区的电台,被迫不断地搬迁,其中设在桂林的电台不断地搬迁了6次。但是中美合作所已经在广泛的地区设置了足够的电台,使贝耶莱可以进行较为精确的远期气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