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觉得毫无可能的气象远期预测成为现实后,作用非常大。1944年9月,当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准备进行美日之间生死较量的莱特湾海军大决战时,中美合作所每天进行4次气象预报广播,还为太平洋舰队每天加送一张“听装气象图”、一张“分区图”、一份关于中国沿海的海外500英里气象预测。到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开始,中美合作所已经能够满足太平洋舰队的要求,对台湾上空的气象提出一项特殊作业的预测,协助配合预定由海陆军发动的联合攻击。此后就经常供应舰队的各种特殊需要。因此,美国海军气象台主任奥维尔上校曾不断地表扬鼓励中美合作所,尽可能供给所需仪器设备,只要这些仪器能够顺利地运进中国。
同时,美海军气象人员还尽量供应陈纳德飞虎队所需气象情报,包括每次预定要出击经过的地区的一幅气象图。1944年年底,第二十轰炸大队的李梅将军,甚至要求中美合作所提供“东京上空的气象”。
中国人也参与气象情报的收集传递。1944年9月,中美合作所派出一队中国无线电电务员去往沿海,他们花费了3个月时间,在很危险的状况下,一路避开日本人的追捕,还损失了一些仪器,终于到达目的地。他们很快发回情报,由于英文水平所限,闹出不少笑话。例如,一名驻在偏远地方的气象观察员,出于习惯,最初总是将英文密码的5个字一组变为他所习惯的中文密码的4个字一组。后来梅乐斯便将中、美两国人员混合编组,解决了密码中的语言障碍。
顺便说到,中美合作所的气象台遗址保存完好,其位置在杨家山东侧山腰上,北面斜对着钟家山也就是“快活谷”中的梅乐斯公馆。气象台有两排平房和一些附属小房子,现在里面布置了图片文字展览,对公众开放。
中美合作所气象台遗址(孙丹年摄)
根据主管人事的第一厅的记录,中美所总部的花名册上,1944年10月有美方军官122人,士兵872人。
1944年10月开始,主持中美合作所重庆总部的美方人员,是美国海军中校乔治·包曼。他在战前是工程师,也是一个公用事业单位的主管。来到中美合作所之前,曾当过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勒克辛顿号”的执行官。
此外,在中美合作所工作的军统人员(也包括其他军统人员)如果因公牺牲或死亡,他们的遗孀及家属可以在歌乐山下的总部从事一些如织布、制衣、制鞋等工作,还可以在附设的四一医院、立人小学里工作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