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人艰难适应中国生活
中美合作所的内部管理,根据《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中的有关规定,中美双方工作人员的薪金待遇,均自行负责支付(由此出现双方人员生活福利待遇上的巨大差距,以及随之发生的一些矛盾)。所有来华之美方人员,有关食宿交通运输等生活方面,由军统负责协助解决。如果费用由军统先行垫付的,美方须按期归还。有关中美合作所办公、宿舍及其他公用房屋之修建工程,均由军统负责,经费双方共同负担。
当时中国与美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天壤之别。中国社会自晚清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历经战火兵燹。日寇入侵后,沿海富裕地区尽为日寇所占,重庆城区及附近各县的县城,经过数年日本飞机大轰炸,一片废墟瓦砾。人民在贫困、饥饿、疾病和空袭中饱受煎熬。
而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不仅处于经济繁荣的和平环境,而且已经高度电气化,年轻人都习惯了“按钮的时代”。美国人已经富足到平均每一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晚餐都习惯于吃牛排,三餐之间有冰激凌。
而中美合作所里的美国小伙子们,他们在应征入伍之前对中国一无所知,也不会说最基本的汉语。来到偏远的中国西南,他们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东西南北数十种不同方言的困扰中开展工作。
笔者见到两张有关美国军人在歌乐山下的生活漫画,落款时间都为1943年。其一是美方人员宿舍内景,屋内陈设简单而实用——画面正中是两张单人床,一张床上绑有挂蚊帐的竹竿(没有蚊帐)。这张床下摆放着一双高帮皮鞋、一双普通皮鞋、一双拖鞋。靠墙的八屉书桌上有一些瓶瓶罐罐、钟表、镶在镜框里的照片、纸笔及其他用具。门敞开着,从门和玻璃窗看出去是田畴草木。窗下有一只鼓鼓囊囊的旅行袋、一只皮箱和一只同样鼓鼓囊囊的大布袋。另一张表现的是重庆炎热潮湿的气候——室外烈日下,一溜儿排开5张藤椅,5个人高马大的美国军人靠在藤椅上“蒸桑拿”,十条腿伸直了搁在与藤椅等高的石栏杆上,他们穿着短衫短裤,汗珠滚滚(虽然狗没有汗腺,并不流汗的,笔者注)。他们背后有一条懒洋洋趴在地上的小狗,也汗珠滚滚。远处的山坡上,许多中国农民戴着草帽,正在往山顶搬运重物。
抗战时期漫画(引自梅乐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