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辑 百年名校(10)

我的教育行走:李镇西30年文化行走散文集 作者:李镇西


作为一所地方官办学府,文翁石室“官办”性质不仅仅体现于其首任校长文翁同时为蜀郡太守——如此高级别的官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吧)亲自掌管学校,是空前绝后的;更重要的是,文翁石室所有的费用均由蜀郡财政开支——这本来当然也算不了什么,官府办学当然应官府出钱;问题在于,对比当今我们有些学校名为国有,地方政府却不能承担所需费用,而让学校“自筹经费”发展,因此,文翁石室就更令今人感慨不已。

历代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文翁石室香火不灭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两千多年中,石室的生命曾几次濒于窒息;但每次都是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才得以起死回生。

最突出的一次是在明末。当时农民起义的战火,烧到了成都。张献忠一把大火,千年石室竟成废墟——“俎豆之地,为豺狼之所穴,狐兔之所嗥。”清初,四川巡抚佟凤彩视察了石室遗址后,决心重修文翁石室。但他的主张立即招来两种反对意见:一种是说现在忙于军事斗争,无暇顾及学校;另一种是说现在经济紧张,无钱办学,等富庶起来再办教育。佟凤彩针锋相对,痛快淋漓地驳斥了这两种谬论。他强调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因为发展教育是保证富庶的先决条件。争论的结果是“诸博士唯唯而退”,佟凤彩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佟凤彩在石室废墟上大兴土木。在历时两年的重建过程中,所有经费全由政府包干,老百姓不出一分钱。最后,古老的文翁石室以精致、宏大的“成都府学”的面貌重现于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