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忠君爱国,他不只一次暗示杨珩,他只想留在北关城继续当他的镇北大将军,既没兴趣高升调职,也没有兴趣掺和到京城两派争斗之中。列当甚至有种感觉,只要皇上下旨要调他到别处任职,他多半会上奏抗争,如果争不过,挂冠而去都有可能。
但要说他有叛逆自立之心,他却又是个最安分的守将,镇北军人数比起他接手之时只少不多,距离朝廷制定的编制还差了两三成。平日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陆英本人也甚少插手地方事务,每日勤于操练,把北关城守得如同铁桶一般。
不过,他却绝对不是个遵纪守法的人,打劫蛮族、杀人放火的事情做起来十分顺手,还私自向客商百姓收取远高于朝廷制定商税的“平安税”。奇怪的是,被征税的不但没有不满,似乎个个都甘之如饴。
杨珩叹口气道:“他想要的东西,与朝中百官不同,自然不可以以常理论之。”
北关城虽然地处边陲,地方狭小,建筑破败陈旧,但是它有京城没有的新鲜活力,南来北往的客商为这里带来必需的养分,滋养着这座小城,处处呈现出蓬勃生机。
朝廷拖欠镇北军的军费饷银不是一朝一夕,但是就杨珩所见,镇北军的装备粮饷,恐怕连待遇最优厚的京军也比不上,不得不说,陆英在这方面确实很有才能,或者说他的帮手——白家很有才能。
白家这样的财力,就是自己养出一支私军也不难,但是偏偏把钱投在镇北军身上,而且目前看来,白家没有掌控镇北军的意图。
杨珩一口饮尽杯中的茶水,对列当道:“不管我们的陆大将军心里想的是什么,必然与白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只要盯紧了白家的动向,不难猜出他究竟意欲何为。”
列当点头称是,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函双手递上去,道:“刺客之事属下前些天请‘千晓楼’的人代为打听,已经有结果了,前后几次行刺殿下的并非出于一处。”
杨珩接过信函看了,道:“秋风阁与三杀门?本宫记得,秋风阁大概十多年前经历一场内乱,已经销声匿迹多年了吧。信上所写,杨珩第一次在北关城内遭遇大批刺客围困追杀差点丧命,乃是秋风阁的手笔,之后的则是一个名叫‘三杀门’的杀手组织所为。”
“是,据闻现在的秋风阁乃是当年内乱余下的部分杀手重新组织起来的,虽然不及从前的声势实力,但高手不在少数,仍是江湖中数一数二的杀手组织。听千晓楼的口气,他们刺杀殿下不遂,不知为何忽然不肯再继续刺杀任务,反而原银奉还主顾,声言不肯再插手此事。”列当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其中原因。
杨珩也不记得自己曾经认识过什么足以影响秋风阁不接生意的厉害人物,但秋风阁能够退出,对他而言是大大的好事一桩。
“三杀门……那就是说,还会有一次刺杀了?”杨珩皱皱眉头,想起另一伙要追杀自己的棘手人物。
“三杀门”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个组织有一条奇怪的规矩——他们每接一单生意,最多会派出三名杀手,不死不休,如果三名杀手均事败身亡,他们将不会再派人刺杀。
直白点说,交给三杀门的杀人酬金是买他们三名杀手的性命的。
三杀手下的杀手论武功高手甚少,但是善于藏匿,男女老少均有,每人都有一手拿手绝活,经常在出其不意的时刻施以突袭一击毙命,能够在三杀门刺杀下生还的人不多。
而且,三杀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管刺杀成功与否,都不会留下任何可以供人追踪的线索,更不会透露主顾的资料,所以虽然收费高昂而且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但却依然很受主顾们的欢迎。
要刺杀杨珩这种身份高贵的皇子,再没有比三杀门更合适的了,所以那个隐于幕后的主事者会改为找三杀门出手,也完全合乎情理。
列当点头道:“是,后天殿下就要离开北关城返京,刺客极有可能在今明两天下手。”
杨珩扬扬眉头,笑道:“既然如此,本宫就好生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手段!本宫反而好奇,这千晓楼是什么路数,消息真正灵通。”
列当想了一阵,道:“属下觉得,这千晓楼多半与宫中有些关系……”
“就因为他什么生意都接,只要碰到宫中、朝廷中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吗?”包括这次,千晓楼替他们查探的消息也仅止于受雇的杀手来自何方,至于雇主是谁却只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