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海因里希·乌尔里希〓卡尔·乌尔里希(Karl Ulrichs,18251895)是一位德国诗人兼政治活动家。他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同性恋的科学理论(Kennedy,1988)。作为理性主义者,他认为理性高于宗教信念,据此认为宗教属于迷信。他运用逻辑和推理进行论证,并收集了许多男性的案例研究来巩固自己的理论。乌尔里希认为,喜欢同性的男性属于第三性,并将他们取名为“厄宁”(Urning)。厄宁天生就是厄宁;他们的性象并不是堕落或病态造成的。乌尔里希认为厄宁身上有一种明显的女性气质,使他们区别于那些渴望女性的男人。他为了维护厄宁的权利而奔走呼吁,并努力推动性法律的开明化。
卡尔·玛利亚·科特贝尼〓卡尔·科特贝尼(Karl Kertbeny,18241882)是一位匈牙利医生。他根据自己对同性性关系的理解创造了“异性恋”和“同性恋”这两个术语(Feray & Herzer,1990)。科特贝尼认为同性恋男性与异性恋男性一样有“男子气概”,因而打破了乌尔里希认为厄宁天生“女气”的概念(Herzer,1985)。科特贝尼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因此不算违反道德。他同样也为“男人的权利”而辩护(转引自Herzer,1985):
男人的权利……始于他们自己。而与男人最亲近的是他们自己的身体,他可以全面而自由地利用这身体做他所喜好的事,无论这对他是否有益,只要他这样做没有侵犯别人的权利即可。
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在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里,英格兰及欧洲其他地区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性改革浪潮。哈夫洛克·蔼理士是英格兰倡导改革的领袖人物,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Magnus Hirschfeld,18681935)则是德国的改革先锋,在争取同性恋权利方面功绩甚伟。
赫希菲尔德自己是同性恋者,可能还是易装者(喜欢作异性打扮的人)。他有过一番精彩的论述,说明易装怎样合乎人性(Hirschfeld,1991)。在捍卫同性恋权利方面,他认为同性恋不是变态,而是遗传特征在激素作用下发展出的结果。他对同性恋的辩护促成了“同性恋者”(homosexual)一词的普及。然而赫希菲尔德在性改革上的成就,比他在同性恋理论上的成就更大。1897年,在他的帮助下,第一个同性恋权利组织于柏林建立。他还创办了第一本性学研究期刊以及第一家性学研究所,所纳的图书馆藏书达两万多卷。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纳粹集团破坏了性改革运动,并摧毁了赫希菲尔德的研究所。为了求存,赫希菲尔德流亡国外,数年后去世(Bullough,1976;see Wolff,1986,for Hirschfeld’s biography)。
伊芙琳·胡克〓金赛的研究使美国人得知同性性行为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广泛存在。几年后,心理学家伊芙琳·胡克(Evelyn Hooker,19071996)证明了同性恋本身不是心理障碍,震动同业。胡克发现“典型”的同性恋男性和“典型”的异性恋男性在人格特征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Hooker,1957)。她的作品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