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观众看到袁和平在《卧虎藏龙》中的设计大吃一惊,认为有悖于他历来硬桥硬马的风格,其实那才是他作为一个动作导演的高明之处。一部传达禅道意境的武侠电影,以飘逸空灵的动作予以配合,可谓顺理成章。何况《卧虎藏龙》中的动作也并非天马行空,章子怡与杨紫琼在城墙追逐的轻功,都有墙角、屋檐、瓦片作为发力的支点,与程小东《生死决》决战中踩着自己的剑连续上翻的“凌波微步”有本质区别。
“一招制敌”的董玮
在《十月围城》获得201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之前,董玮在20世纪90年代凭借《神偷谍影》和《紫雨风暴》两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项,带动当时一大堆类似题材影片的涌现。该片虽然不乏亮点,但整体上已经失去香港动作片的传统质感。片中的演员属年青一代,缺乏武术基础,完成动作过于依赖剪辑和特技,所以这种“花架子”只适合于带有间谍、特工成分的动作片。
当然,在此题材的要求下,董玮的动作设计追求简洁实用,动作干净利落、简单直接,往往一招制敌。其代表作有《紫雨风暴》、《特务迷城》、《神偷谍影》。
作为动作导演界的后起之秀,董玮的动作风格是在经历了天马行空的科技武侠与硬桥硬马真功夫的磨合之后,由新一代动作演员完成的革新。虽然他获得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但这已经是香港动作片市场的回光返照。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香港一流的动作导演大量外流,为繁荣的动作片时代画上了句号。
“长桥大马”的竞技武术
虽然1983年的电影《少林寺》只获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提名,但该片对香港武侠动作电影动作风格的影响却是历史性的。
在《少林寺》的带动下,内地武术运动员参与香港武侠动作片的拍摄形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至今方兴未艾。这段独特的电影发展史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在此我们先从内地武术片的启蒙说起。
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内地几乎没拍摄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动作片。1980年,内地导演张华勋拍摄了《神秘的大佛》,使他成为建国后内地武侠动作片导演第一人。当时他聘请了国内武术赛场的各路高手,如赵长军、马振邦、王金宝等,虽然在武打设计上相对稚嫩,但毕竟开了风气之先。1983年他导演的《武林志》在武打动作与人物剧情的结合上趋于成熟,受到内地观众热烈欢迎,而该片武术指导兼主演是北京女子武术队教练李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