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延迟责任不在香港,就应从城南庄和西柏坡方面寻找原因。
对此,杜襟南先生认为,由于当时毛泽东住在城南庄,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城南庄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周恩来、朱德等均参加了会议,到5月27日,毛泽东才迁至西柏坡。“在这个活动期间,中央机要人员可能比较奔波,照顾不及,安定后又因技术原因,以致延误译出。”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中机”为何不如实将真实原因上报中央,反而把延迟责任推给香港?
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据现有资料可查,5月7日,毛泽东曾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香港分局、上海局及潘汉年电:“中央已于五一节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而其第一步则拟召集各反美反蒋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不属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社会知名人士开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自然这些在目前均尚是宣传和交换意见时期,尚未到正式决定和实行时期。你们可用非正式交换意见的态度(不是用正式决定和邀请的态度),和各真诚反美反蒋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知名人士交换意见,并以各方反应电告。”
此电表明:在短短一周之内,毛泽东突然态度大变!
5月1日,毛泽东在致李济深、沈钧儒的信函和中共中央致上海局、香港分局的指示中,皆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提议由中共、民革、民盟联名发起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并拟定了一份多达29人的邀请名单。
当时,周恩来还特别强调,“五一口号”是行动口号,不是宣传口号。刘少奇也认为,目前召开新政协的国际国内形势已经成熟。
怎么到5月7日,却突然变成了“这些在目前均尚是宣传和交换意见时期,尚未到正式决定和实行时期”,只“可用非正式交换意见的态度”,而“不是用正式决定和邀请的态度”?这虽然不能说毛泽东已经“朝令夕改”,但至少表明其尚处于一种“举棋不定”的状态。
这对解释毛泽东为何迟迟未对“五五通电”做出答复无疑提供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即除了客观上所谓“交通阻隔”外,主观上毛泽东的态度变化也使其并不急于做出答复,以便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