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历史不会重演,却自有其韵律(7)

爆发 作者:(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然而,距底特律大都会国际机场事件一年半后——在这段时间里,哈桑已经发了无数行程表和旅行照片给联邦调查局,2004年1月,哈桑有了新想法:为什么只跟联邦调查局分享自己的旅行信息呢?为什么不让所有人都知道?

“要是有人搞错了,或是某些事儿出了差错怎么办?”他这样问自己,“虽然那些家伙已经对我了如指掌,但他们得到的信息到底有多详细呢?他们肯定会漏掉一些东西。”

“自从有了这些顾虑,我就给自己建了一个并行数据库,以复原我的联邦调查局档案。其实,不只是复原,而是重建一份比他们的档案精确度高得多的档案。”

他开始在自己创建的网站上传照片,并设置流动坐标。这个习惯很快变成一种痴迷并延续至今。实际上,如果你打开www.trackingtransience.net,就能看到首页地图上有个红色箭头在闪动,它能告诉你哈桑目前的下落,而网站上的照片可以让你一瞥他所在之地的风情,照片中的可能是旅馆房间、咖啡屋,或是机场。点击地图下面的一系列图标,你就能看到一

个包含3万张照片以及他所到之处的场景图的文件夹,里面从餐点照片到他用过的小便池的照片,从完整的航班号目录照片到详细的账单照片,应有尽有。

为了确保所有信息都能公开,他把监视视角颠倒了过来,将自己由被监视者变成了监视者。现在,他既是嫌疑人又是联邦探员,并代表联邦调查局对自己进行实时追踪。

爆发洞察

至此,隐私权的概念对哈桑已经完全不适用了。他变成了一个一举一动都受大家监视的特殊标本。他的生活成了他最大的艺术品,一直延续,没有尽头,而其中的一部分已经被展示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厅以及画廊中了。

他的这件艺术品极具偶然性,一路走下来,总有一些事情他无法预知。通过记录并公开自己的行动和下落,哈桑为科学探究活动中最受人忽视的领域提供了非常详细的实时信息资料,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实验的对象就是他自己——哈桑·伊拉希。

大数据时代的大机遇

不过,哈桑并不孤单。

十年前,微软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戈登·贝尔(GordonBe)①就开始随身携带一个能够自动拍下他眼前每个人照片的数码相机,以及一个能够随意捕捉身边大范围内的各种声响的录音机。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数字指纹库,用来存储他有意无意间接触到的所有事物,并将其归档。在过去十年中,这个数据库中的信息量与日俱增,已保存了10万封电子邮件,数万张照片,他的所有通话录音、近千张病历以及他读过的每一本书,甚至还有他品尝过的每种葡萄酒的商标图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