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吉利与天朝上国(3)

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作者:周重林


马嘎尔尼等700多人一番劳苦,从天朝那里什么也没有得到,他们看到大清日薄西山的一面,获得了更多关于中国的知识,这些都为英国后来入侵中国做足了准备。马嘎尔尼曾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他应该知道尼泊尔人的骁勇善战,从清朝对尼泊尔一战大获全胜来看,他对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还是有所敬畏。即便是后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投票,英国国会也仅以271对262票的微弱优势胜出。

浙江大学教授龚缨晏先生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英国的认识》一文中,梳理了清朝对英国从被动到主动的认识过程,有一点是一致的:对大清而言,英国人的数次访华,只不过是在朝贡国的名册下,多了一个名字而已。

到嘉庆年间,清朝政府开始注意到英国对中国的影响,最显著的就是官方文件中记录英国人强悍的事迹越来越多,吞并吕宋、单鹰、大小西洋……抵达中国的英国船只也明显增多,上缴的税钱也占了各国向清政府缴税总额的七八成。整个英国的形象从最初的恭顺变成了凶悍狡猾,许多极为丑诋的词汇轮番上阵。龚缨晏.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英国的认识[M]//东西交流论谭(第1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30264.

由此,他们更不屑于去了解英国,许多错误的观念,只有在战火里才能扭转过来。参加过中英谈判《南京条约》的黄恩彤说,昔日林则徐以为英国人离不开茶叶,其实他错了,英国嗜好茶叶不假,但只是嗜其味,并非以此为生。

英国出口到中国的物品,版画,刊印于《伦敦新闻画报》美国人萨义德认为,18世纪中叶,东西方的认识出现了断裂。在英国人对东方的认识过程中,有着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大背景,也有贸易与战争的直接经验。但最为重要的是,18世纪中叶欧洲关于东方研究的知识被系统化,人种学、比较解剖学、语言学、历史地理学的大规模运用,加上小说家、传教士、诗人、翻译家、旅行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传达了一幅令人着迷的东方图景,继而助长了殖民者的野心。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49.

英国人认为,没有产生牛顿的东方是幼稚的、非理性的、愚昧的、堕落乃至不正常的,只有征服它,才能完成必要的改造。晚清不知道牛顿、工业革命,更不知道洛克的政治哲学经过孟德斯鸠的发展已经改造了英国,更缔造了一个拥有全新治理理念的美国。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这些呢?

要说面对老外的机智,又有谁赶得上张德彝呢?晚清张德彝有一段非常漂亮的言论,显示了外交家的智慧,大长民族之气。

1871年5月,张德彝在出使法国的时候,有法国人问他,为什么中国把外国人称为“鬼子”,张德彝回答说,这其实是一个误会。中国一直叫外国人“桂子”,以前中国汉代通西方(西域)时,在“龟兹”得到了葡萄种子,所以国人对这个地方很熟悉。但老百姓不知道“龟”的正确发音是“qiū”,错误地读成了“guī”,“龟兹”也就变成了“桂子”(鬼子)。他们也不知道那里的人相貌服饰如何,以为来自西边的人就是“桂子”,所以听说你们是从西方来的时候,他们这样称呼你们也就不足为怪了。

之所以不称呼“俄罗斯”为“桂子”,是因为俄罗斯长期与中国打交道,来中国也穿中国人的服饰。就像今天中国人出门,会被当做日本人一样。

张德彝反问法国人,你们叫中国也不见得多好啊,什么“斋那”、“吉那”……中国四千年来,从未被其他国家如此叫过,你们的根据又是什么?

法国人听得惊呆了,又佩服得不行,鞠躬而退。张德彝.随使法国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5:460.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