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夷”不怕林则徐(1)

大历史的小切面:中国近代史的另类观察 作者:周英杰


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仅让一向以“天下共主”自居的堂堂天朝上国暴露了其虚弱不堪的本相,也让当时的许多“治世之能臣”一生的事业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甚至从此走上了人生的下坡路,成为大时代造就的悲剧式人物,如琦善、耆英、伊里布等等。

以琦善为例。此公年纪轻轻就坐上了清政府中最为重要的地方大员——直隶总督的位子,可谓是满人中的佼佼者。但自从被道光皇帝派往中英交涉的前线之后,面对陌生的敌人,琦善立即进退失据,威风全无。在和英国人签订了《穿鼻草约》之后,即被皇帝罢官免职,还被抄没了家产。虽然此后不久,他重获起用,前去弹压太平天国运动,但鸦片战争中的这段经历,对于琦善而言,真可谓是其人生的一大败笔。

与琦善相比,另一位满族大员耆英更加不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乃至战争结束之后的几年之内,耆英实际上担当起了清政府的外交部长的责任。他忍辱负重,极力与“英夷”虚与委蛇,倒也把洋人哄得团团转。可是,在那个年代里,他的这种处理外交的柔软手段,很容易被朝廷里占大多数的强硬派指责为有失“天朝上国”的脸面。最终,耆英极其狼狈地从中英交涉场上退出,并因此而丢了性命。

当然,由于时运极为巧合等偶然的原因,有的人也因为同样一场战争而成就了万古流芳的英名,如几被后世尊为“神话”的林则徐。

实际上,这个被后世史家范文澜先生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踌躇满志地抵达各国商人云集的广州之时,其思想并未脱离当时一般士大夫的“华夷之别”的范畴,他对英夷的认识还停留在“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紧,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力,是其强非不可制也”的可笑水平。因此,他对待在他眼里和怪物没有多少差别的英夷,不可能采用平等的视角,必然是将贩卖鸦片和一般的中外贸易混为一谈,最终使得矛盾不断激化,导致事变。后来,道光皇帝等人指责他“轻启边衅”。平心而论,这个指责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