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文馆存废之争(4)

大历史的小切面:中国近代史的另类观察 作者:周英杰


对于张盛藻的这份上疏,由两宫皇太后和奕訢所主导之下的清廷在刚开始并不是一味驳斥,而是以温婉的口气予以解释,并晓之以大义。在明发的上谕中,皇帝明确驳斥道:“朝廷设立同文馆取用正途学习,原以天文、算学为儒者所当知,不得目为机巧,正途人员用心较精,则学习自易,亦于读书学道,无所偏废,是以派令徐继畲总管其事,以责专成,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也许是看到了朝廷对于张盛藻的态度并不严厉,另一位反对派的重量级人物、理学大师、同治帝的师傅大学士倭仁便亲自出马上阵了。

在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1867年3月20日)和三月初八日(4月12日),倭仁先后两次上疏,先是要求“废止同文馆取正途学习”,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地要求“同文馆以不行为是”,公开主张终止同文馆的运作。

倭仁的这两道上疏尤以第一疏最为“慷慨激烈,义正词严”——

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往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且夷人吾仇也。倘延夷人为师,祸患无穷,甚至亡国灭种。(见上书)

面对保守派的诘责,奕訢等人转变态度,开始奋起反驳倭仁为代表的愚昧落后的观点。奕訢批评倭仁的议论虽然“陈义甚高,持论甚正”,但终不过是“空谈道义、好为争辩”而已。

在给皇帝的上疏中,奕訢反守为攻,在表明了这些年来为中国寻求自强之路的心迹之后,他开始将倭仁的军——

该大学士既以此举为窒碍,自必别有良图。如果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追随该大学士之后,竭其昧悉心商办,用示和衷共济,上慰宸廑。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见上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