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文馆存废之争(3)

大历史的小切面:中国近代史的另类观察 作者:周英杰


但形势很快就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变化。

同治四年三月(1865年4月),由于刚刚剿灭了太平天国政权,奕訢在中枢的声誉日隆,位高权重的他让慈禧感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慈禧终于借助翰林院编修蔡寿祺的一份弹劾上书,以“妄自尊大,诸多狂傲”为理由,下令罢黜了奕訢议政王、军机处领班大臣在内的一切差使。尽管后来的慈禧迫于除著名理学家、大学士倭仁在外的大部分朝廷重臣和各个列强驻京公使的一片反对之声,收回了部分成命,仍然命奕訢在内廷行走,并兼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宜,但奕訢的权威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不免给反对奕訢政策的人士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进攻机会。

而恰在这之后的次年,亦即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日(1866年12月11日),恭亲王奕訢上奏提议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拟“招取满汉五品以下京外各官,延聘西人教习,以为自强之计”。

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867年1月28日),奕訢等更是要求朝廷明发谕旨,“请翰林院、庶吉士等官入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并推广招收进士出身之五品以下京外各官”。

奕訢的这些提议,一时间恍如在已经烧热的油锅里撒上了一大把盐,一向反对设置同文馆的保守派人士由此联合起来,一起向同文馆发难。他们不仅要求停止开设天文、算学馆,甚或要求终止已经运作了数年的同文馆。

在反对同文馆的保守士大夫里,较为著名的有奕訢的政敌大学士倭仁和与他持一致观点的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候选直隶州知州杨廷熙等人。

反对派先是由张盛藻出马,张上疏奏称:天文、算法,宜令钦天监天文生习之;制造工作,宜责成工部督匠役习之。文儒近臣,不当崇尚技能,师法夷裔。

根据《春冰室野乘》的记载,张盛藻的这份奏章在京城的文官里面颇受拥戴,竟一时“广为传诵,以为至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