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申府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 作者:王凯


1948年10月,民盟中央常委兼华北总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在《观察》第9期发表了一篇短文,要求国共双方立即停战,此即著名的《呼吁和平》一文。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名传奇人物,拥有一大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顶头上司”、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一二·九”运动的幕后总指挥、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等等。

张申府发表此文的时候,国民党败局已定,江山即将易手,不要说像他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看得分明。按照当时的形势以及民盟与中共的关系,张申府不会不知道发表这篇文章的后果,他明白此时呼吁和平一定会“受尽了误会”,但他还是这样做了。他的思路是“一个国家绝无可以百年内战或百年勘乱的道理”,而此时与张申府思路一致且发出同一种声音的知识分子还有钱端升、梁漱溟等。关于《呼吁和平》一文的发表经过,张申府回忆说:“1947年4月国共分裂,我回到北平,从此未再离开过北方。我回京后同时在北平华北学院和天津育德学院执教,并应《世界日报》主笔成舍我之请,为该报写过文章。在华北学院任教时,有山西籍记者某要办一刊物,向我约稿。我一贯是反对内战的,便写了《呼吁和平》一文,给华北学院的山西人某某看,他建议我投给《观察》杂志。过去我是不给《观察》投稿的,这次破例照办了,储安平很高兴。”发表张申府此文的《观察》周刊是宣传“第三条道路”的代表性刊物,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创刊,主编储安平。《观察》所坚持的第三条路线这一立场虽然力量比较弱小,但在当时的知识界却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所以杂志的作者和读者主要是一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张申府对于当时国共双方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他对时局变化观察得也非常仔细,他在文章中分析道:“也许有人以为,现在有一方正打得顺手,正打得起劲,正要一劳永逸,一举而成功。在此时呼吁和平,也许会转移他们的战志,必为他们所不快,必为他们所不睬,那么打得不甚顺手的一方是不是也不理不睬?其实不管谁睬谁不睬,这样说法,究竟仍是只顾成败利害,而没注意到是与非。”张申府认为呼吁和平,应当是真正的和平,是长期的和平,是为国为民的和平,必须出于“真情、实感、仁心”,而不是别有动机,别有背景,更不是为哪一作战方面“谋取喘息整补空隙时间”。张申府的这些判断是出于他求真求善的社会理想,虽然此事带来的冲击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但今天看来,张申府《呼吁和平》的言论还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呼吁和平》成了张申府一生命运的转折点,并决定了其后半生的道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