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则与规则(1)

沉默的智谋:我是王莽 作者:巫解


原则与规则

来到当铺,越过高高的柜台,王莽把玉佩交到了爱答不理的掌柜手中。

这玉佩来自皇宫,是当年王政君送给王莽父亲的结婚礼物。既是皇宫之物,按说应该能换个不错的价钱。

但傲慢的掌柜只是胡乱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睛看了一眼王莽,就从柜台里抓出一串五铢钱摔到柜台上。

“就这些,爱当不当。”掌柜说。

王莽也不争辩,他拿起钱掂了掂。

“够请大夫了。”说完他转身离开,留下吃惊不已的掌柜呆站在那里。本来,他是等着王莽还价的。这大概是他碰见的唯一一个没有讨价还价的客户。掌柜再次拿起玉佩,细细观察起来,然后露出了小人得志般狡黠的笑容。

有了钱,大夫总算是请来了。还好,经过一番诊断,王莽的母亲虽然病重,但不是要命之症。在王莽和嫂子的悉心照料下,到了这年秋天,老太太终于康复了。

王莽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人在病中,也许思维更为脱俗飘逸,所以更容易想清楚一些长远的问题。老太太康复后,作出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送王莽去跟随大儒陈参学习儒术。

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王莽的一生。

西汉开国初期,由于长年战乱导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人民群众急需休养生息。再加上吸取暴秦灭亡的教训,因此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等皇帝都信奉“黄老之学”,追求“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正是在这种执政思想的指导下,西汉的经济渐渐复苏,人民逐渐宽裕,出现了本朝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随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西汉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迅速发展,严重威胁到了西汉的中央集权。而“无为而治”的统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形势需要。

于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刘彻果断出手,舍弃了“黄老之学”,转而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开始成为西汉的官方哲学。

汉武帝之所以看上董仲舒的儒学,完全是出于实用主义。要知道,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大一统”、“天人感应”等理论,正好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完美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后世的统治者继续为之推波助澜的根本原因。

理论有了,还需要把它变成现实的践行者。于是,汉武帝开始大肆任用儒生。自此之后,学习儒学成了通往仕途的必经之路。大量的儒生步入仕途,成了西汉官场上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这个政策,到了汉成帝刘骜这里,涛声依旧。

王莽的母亲虽是妇道人家,但对国家的干部任用政策心知肚明,所以,她拍板让自己的儿子学习儒术,并希望他学有所成,然后靠自己的真本事出人头地,坚决不走王莽叔伯们的裙带路线。

对于母亲的这个决定,苦闷彷徨的王莽求之不得。之前一直迷茫着,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陈参远在沛郡,距长安千里。但陈参是当时儒学界的泰山北斗,能拜他为师,相当于赢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即使跋山涉水,王莽也在所不辞。

这天早上,王莽告别母亲、妻子以及守寡的嫂子、侄子,像个有志青年一样,昂着头,信心满满地上路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