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两宋香炉源流(14)

香识 作者:扬之水


又有一种北宋已经流行的酒樽式炉,宋人每以“奁”、“小奁”、“奁炉”或“古奁”为称,范成大《吴船录》记其峨眉普贤寺所见有“奁炉”;陆游《斋中杂题》“棐几砚涵鸜鹆眼,古奁香斫鹧鸪斑”105;侯寘《菩萨蛮·木犀十咏》“熏沉”一阕,句云“小奁熏水沉”106,均为此物。前举《武林旧事》所列张俊进奉高宗的礼单,中有汝窑“大奁一,小奁一”,又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下曰于人家所见“汝窑一小炉、二奁、一瓶,绝佳”,所谓“二奁”,也都指的是此式香炉。汝窑烧造时间短,制品存世本来很少,奁式炉传世品只有两件,一藏故宫博物院,一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107。出自定窑者则比较多见,二者在造型上并没有太大分别,即直筒,平底,下边三个兽蹄足,炉身装饰三组凸起的弦纹。汝窑釉色天青,定窑釉色牙白,造型与装饰均是带了古典趣味的简素(图3-39)。若论釉色的争胜,则定窑是洗尽铅华的明洁,汝窑是略显朦胧的温润,借用顾恺之故事,形容它“如轻云之蔽月”,也觉得妥帖。台北故宫藏一件定窑牙白奁式炉,高8.7厘米108,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汝窑制品高15.1厘米,那么前者是宋人眼中的“小奁”,后者便堪称“大奁”。南宋龙泉窑、吉州窑等均出奁式炉,不过风格有了显著的变化,即不求古雅,而更喜欢活泼与生趣。如浙江绍兴县钱清镇环翠塔地宫出土的一件龙泉窑青瓷炉,高9.5厘米,口径14厘米,直筒式亦即奁形的炉身,两面对饰福和寿并牡丹花两枝,炉底三个兽蹄足,香炉里面尚存着香灰(图3-40-1)。它出土在“咸淳乙丑六月廿八辛未”的纪年石函中109,时代很是明确。同时代类似的实物可以说数量不算少。江西南昌南宋嘉定二年墓出土的黑地白花莲荷纹奁式炉,高6.8厘米,炉口平沿内折,炉壁略鼓,平底,三个小矮足,炉身上下各装饰两道回纹,中间宽宽的黑地子上挥洒出水中风中的莲叶和莲花110(图3-40-2)。作为吉州窑制品,它当然更多民间风味,并且已是另一种创造,虽然仍可以看得出渊源。

两宋名窑的仿古香炉,尺寸都很小,高矮多在十厘米左右,宋人的日用焚香,都是用这一类小型香炉。它同前举高足杯式炉一样,属于开敞式,即上面不加盖子,出土实物如此,宋元绘画所见也是如此。李渔《闲情偶寄》卷四《器玩部》“炉瓶”条曰,炉盖的用处在于覆灰,使风起不致飞扬,然而“香炉闭之一室,刻刻焚香,无时可闭,无风则灰不自扬,即使有风,亦有窗帘所隔,未有闭熄有用之火而防未必果至之风者也。是炉盖实为赘瘤,尽可不设”。可知直到明末清初,此类幽室焚香的小炉仍有不少是不用盖子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