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找回的家族记忆(1)

课本上不说的历史 作者:《看历史》杂志 编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雷宗兴

指导老师     侯晓燕

迟来的扫墓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天很阴,雨下得若有若无,起了大雾,给人以凄凉之感。在公墓的东南角,传来阵阵哭声,走近细看,原来是八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这一家子时隔五十多年后终于见面了。“奶奶,我们终于能来看你了。”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抽泣道。过了一会儿,家人建议道:“咱把爷爷的墓也移过来吧。”郭宪达顿时号啕大哭起来,哭道:“埋我爹的青岛万国公墓早在‘文革’的时候就被破坏了,这么多年连问都不敢问,怕人家说咱出身不好,又要挨斗……现在都找不到了。”雨还在下,雾更浓了,这段历史因时间的推移而迷雾重重,却阻止不了这部百年家族史在迷雾中悄然翻开。

家族的辉煌

那得从19 世纪说起。1890 年我的高祖父出生在书香门第,他叫郭葆琳,自幼聪颖好学,加之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严格的教育,他在各个求学阶段都名列前茅。他少年得志,先是考入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 年)毕业后,又公费只身赴日留学,入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农科深造,1916 年回国后,回到了母校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即山东高等农业学堂,1913 年改名)蚕科任教,并兼任山东省模范讲习所所长。任教期间,与学生一起辛勤劳作,在一亩亩桑田中寻找、推断蚕业规律,受到一致好评,后因成绩突出而升任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1926 年,他促成该校与其他五个专门学校合并组建山东省立大学。虽任校长,但他从没放弃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研究,仍孜孜不倦,深入钻研,相继撰写出《中国养蚕学》《山东农业概况》《东三省农林垦务调查书》《察绥垦务调查书》等著作。不但如此,他还兼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署理安邱县知事,后又任中华民国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兼李村乡区建设办事。年仅四十的他,已然成绩卓著。

可惜天妒英才。一次郭葆琳外出办事(1937 年),他郑重地向家人告别,对家里上上下下都嘱咐了一番,家人很不解,他也不解释,言罢便走出郭家大宅,上了等待已久的车队。第二天,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便带着整个领导班子身着礼服前来报丧,家人这才知道,昨晚,车队受到游击队突袭,郭葆琳身中数枪,倒于血泊中,走的时候很平静。至于他当时执行的是什么任务,谁也不知道。这件事给这个家带来巨大的伤痛,自此,郭家开始败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