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葆琳死时年仅47 岁,葬于青岛万国公墓。
郭葆琳的一生,短暂而精彩,连他的亲儿子对他也了解甚少,我姥姥就更不知道多少了,家人也只不过在茶余饭后聊起时,才偶尔提到他。在他们眼里,他不过是农校校长、小县长、市长的跟班,关键还是给国民党做事的,他们从未以他自豪过,甚至对他有不屑之感。然而县志对他是这样评价的:“执教期间,他以丰厚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郭葆琳教学中尤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他深知实践的重要,所以他不辞劳苦地和学生一起去桑园劳动,一起到养蚕户家中搞调查,将实践经验用来验证所学的理论,在植桑和蚕的养殖上都是以艰苦的实践活动来辅助教学,因此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把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农科事业中。可以说郭葆琳先生的一生是勤于农科教育的一生,是勤于农科研究的一生,他一生著述丰厚,成就斐然,以其卓越的天资和勤奋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科学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看到这样的评价,姥姥哭了:“我一直当他是个坏人,提都不给别人提,想不到他是这么伟大,给国家作了这么多贡献,没有愧对祖宗啊。”
事后想了想,这也难怪。姥姥记事的时候,高祖父也死了好几年了,又因那时刚刚解放,家中从前有个为国民党做事的人,传出去也不好听。他又为游击队所杀,难免让人怀疑,所以家人很少提及。加上姥姥又不爱和曾外祖父郭宪聪说话,沟通较少,不了解亦在情理之中。
中道败落
郭葆琳死后,留下大笔财产,包括青岛和济南的两处房产。青岛的较小,是一栋洋楼,门前种着三棵樱花树。每到初春,花开烂漫的时候,孩子们便在门前嬉闹,有海军路过,便跟孩子讨几枝樱花别在身上,蓝色的海军制服配上美丽的樱花,显得格外帅气。济南的较大,有二十几间房子。还有就是名噪一时的俊德昌印刷局,可刊印中文及英文、希腊文, 并长期承印配有希腊文的《观象台月报》及《经济年鉴》等书刊。
其长子郭宪聪谨遵父愿学农,先在青岛大学学习(1931 年),在此期间认识江青、上官云珠等人,后来在青岛大学肄业。之后他到河北农学院学习(1932 年),毕业后又到了日本帝国大学农业部学习。归国后辗转多地任教授、技师、研究员等,而印刷局无人照料,加之郭宪聪不懂经营,于是很快便被卖掉了。
姥姥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文革”时她去印刷厂劳动,即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碰见一个老工人认出她来。那老工人便言姥姥家过去是他们的东家,他是专给她家拉黄包车的,之后还说到她父亲不懂经营,最后亏损怎么怎么的。结果姥姥听罢掉头就跑,好几天不敢上班,怕被同事知道自己是剥削阶级出身。
1949 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郭宪聪的妻子家里是清一色的国民党员,妻子从父命飞往台湾。她一去便是60 多年,至今仍音讯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