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家竞争优势(17)

竞争论 作者:(美)迈克尔·波特


最后,要刺激竞争优势的持续力和创造力,还要看本地的竞争状态。在小国瑞士,制药厂商如罗氏、汽巴嘉基、山德士,都位居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则是电脑与软件产业。论竞争之激烈,尤以日本为最:在机床产业有112家厂商竞争;在半导体产业中,有34家争雄;音响器材方面有25家夺霸;照相机领域则有15家角逐。事实上,日本能在全球市场扮演主宰地位的产业,通常都有10家以上的本国厂商相互厮杀(见表6-1)。在钻石体系的各点当中,国内竞争被视为最重要,因为它会强烈刺激其他各点的效果。

传统看法主张,国内的竞争有浪费资源之嫌。因为它会导致重复努力,妨碍厂商达到规模经济。“正确的解决之道”是形成一至两家大厂,凭规模与力量和别国竞争者对抗;另外,政府要保障它们取得必要的资源。事实上,即使有政府大量补贴和保护,大多数国家塑造的大厂都缺乏竞争力。在那些只有一两家厂商竞争的重要产业,如航空航天和电信产业中,政府的角色往往扭曲了竞争的本质。

当国内竞争出现时,静态效率往往不如动态的改善来得重要。国内竞争一如任何竞争,会创造企业创新和改善的压力。本地竞争会促使厂商相互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和服务,并创造新的产品和工艺。与国外厂商的竞争,更多是理论分析意义上的,并有距离感。与之相反,本地竞争常常不只是纯粹的经济或商业竞争,更多是一种个人之争。他们的竞争不只是为市场占有率,还包括人力资源、技术优势,以及“炫耀的权利”。当一家厂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证明进步是可能的,同时就会引来更多的竞争者加入。厂商常常把国外竞争者的成功归因于“不公平”的优势,而在国内竞争中,这种借口并不存在。

地理上的集中性会强化国内竞争的力道。此种模式放诸四海而皆准:意大利珠宝商集中在瓦伦扎波与阿雷佐两个城市,餐具厂商聚集在德国西部的索林根与日本的关市,大药厂在瑞士巴塞尔,摩托车与乐器在日本的滨松。竞争越本地化,越激烈;竞争越激烈,优势越大。

国内竞争的另一个好处是,它所创造的压力将会使竞争优势持续升级。国内竞争者出现后,会自动破解原来厂商既有的优势,如生产要素、接近本地市场,或外国竞争者进入市场的成本等。厂商被迫超越这些优势,并导致更能持续的优势。此外,厂商对政府支持也倾向于要求公平待遇,而不会为政府工程所麻痹,或依赖产业保护主义。相反,产业将会寻找更具建设性的政府支持,如帮助打开外国市场,投资重点教育机构或其他专业性因素,并因此受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