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它的群众性,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始终强调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实行群众路线,并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唯物史观教育全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一再强调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有利于”、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是整个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些人把邓小平理论简单地归结为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不讲邓小平是什么意义上讲这个话的,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歪曲。因为邓小平同时强调了改革开放不能出现“两级分化”,如果出现,那我们的改革开放就“失败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如果那样,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代表人民群众,还有什么资格称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是一个手段、策略和路径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必须坚持的重要政策,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只能是使全体中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和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都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最高衡量标准。这也就成为了一块试金石,划清了我们和一切以“改革”和“创新”理论为名,为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服务的伪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第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其时代性,必须面对世界正在发生的剧烈变革,回答各种挑战。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是社会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的世纪,也是国际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产生深刻变动的世纪,今天的资本主义与18、19世纪,甚至20世纪的资本主义相比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使全世界都必须面对人类共同遭遇的挑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要承担起复杂的国际责任,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将会碰到更多的挑战,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具青春和活力,理论就必须紧随时代,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这一最可宝贵的创新品格。我们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性,更加注重回答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主义的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有前瞻性,科学地预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可能面临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创新性、前瞻性都统一其科学性。在它的入口处,我们将需要杜绝一切的犹豫、彷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实践的科学,是战斗的科学,是永远遵循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在大胆实践不断深化认识,开辟从必然到自由道路的科学,这就是我们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