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源头和思想基础,它在中国的传播状况以及被研究、认识、理解的程度,直接关系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向及水平。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不断深入。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并提出了五条主要任务:“一、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及国际的政治经济,促进中国革命。二、研究并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它普及于一般。三、严厉的驳斥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如民族改良主义,自由主义;及假马克思主义理论——如社会民主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及机会主义。四、有系统地领导中国的新兴社会科学的发展,扩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五、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是限于理论的研究,无疑地应该努力参加中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际斗争,在目前要积极争取言论、出版、思想、集会等等的自由。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运动,方能扩大与深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纲领》,《世界文化》创刊号,1930年9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中国革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社科界、文化界的进步分子还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主要有:《哲学的贫困》、《资本论》、《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自然辩证法》、《费尔巴哈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由西洛可夫与爱森堡等人编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李达、雷仲坚译)、米丁等人编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沈志远译)、米丁与拉里察维基等人编著的《新哲学大纲》(艾思奇、郑易里译)等哲学教科书也分别在国内出版。此外,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也分别撰写并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哲学著作和文章,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李达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宣传家,1937年5月,他集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写出并出版了40余万字的《社会学大纲》。该书是我国学者写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它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艾思奇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有影响的哲学工作者之一,他从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在《读书生活》杂志上连续撰写《哲学讲话》,1936年1月《哲学讲话》成册出版,同年6月出版第4版时易名为《大众哲学》。《大众哲学》充分吸取苏联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社会和生活实际,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同时,它顺应哲学大众化的要求,用谈话方式、通俗笔调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大众哲学》在解放前印行了32版,可见其影响巨大。这些介绍、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而且也传入革命根据地和革命队伍中,对我们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启发广大干部战士特别是党和军队高级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思维,提高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哲学素养产生了积极作用,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革命实践,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尊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实践论》、《矛盾论》大量借鉴马克思主义著作及教科书的重要概念如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等,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写出以“两论”为代表的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这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