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中国国情作了正确的概括,对中国现阶段社会性质作了科学的判断,为我们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重大问题找到了基本立足点,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为了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有必要对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作一个历史考察。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思想,斯大林也是把苏联(1924年成立)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称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但在对过渡时期内容和任务的理解上,斯大林却出现了简单化的倾向。他把过渡时期理解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时期,认为过渡时期的主要问题是苏联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问题。就是说,斯大林只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的,而过渡时期最需要提高的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率以及人民富裕程度等等都被忽略了。以这种思路为基础,20年代末苏联开始向资产阶级发动全面进攻。1936年1月,斯大林在全苏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宣布,苏联社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对过渡时期理解的简单化,严重影响到后来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所采取的政策。
在斯大林的思想中,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后是不存在发展阶段问题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过程问题,斯大林著作从来没有涉及过。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只是一个不长的历史过程,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1938年出版的由斯大林主持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叙述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批准苏联新宪法这一史实时作了这样的表述:“苏联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进入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并逐渐过渡到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为社会生活准则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期。”《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7月第1版,第381页。斯大林在1939年3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八大上明确提出:“我们还要前进,向共产主义前进。”《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471页。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斯大林主持制定的《苏联共产党章程》中认为:“现在,苏联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最后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五分册)》,人民出版社1958年3月第1版,第298页。由于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斯大林一直是急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
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并没有改变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反而沿着他的思路越走越远。1959年初,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一大上更加明确地提出:由于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使我国现在能够进入一个新的、极重要的发展时期——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人民出版社1959年2月第1版,第40页。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联共产党纲领》说:“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将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保证全体居民得到丰裕的物质的和文化的财富;苏维埃社会将紧紧地接近于实现按需分配的原则,将逐渐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这样,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人民出版社1961年11月第1版,第317页。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修正了赫鲁晓夫的主张,提出了在苏联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他在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大会上说:“在我国建成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各尽所能,按劳付酬’的原则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勃列日涅夫言论》第3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100页。1971年3月他在苏共二十四大的总结报告中再次郑重申明:“苏联人以忘我的劳动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汇编》,三联书店1976年12月第1版,第59页。他还在报告中对“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此后,苏联新宪法也肯定了“发达社会主义”的地位。
虽然宣布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但70年代以后苏联的发展实际上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远没有达到他们设想的发达社会主义的程度,经济实力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在这种情况下,苏共不得不重新考虑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1982年4月,安德罗波夫在纪念列宁诞辰一百一十二周年大会上提出:20世纪最后十几年苏联面临的任务,是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的国家正处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的起点上。这一历史阶段也将分为若干发展时期和阶段。”《安德罗波夫言论选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第233页。在198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再次强调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接替安德罗波夫的契尔年科也承袭了这一论点。后来的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前几任不一样,认为苏联现在的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并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也就在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灭亡了。
总体上来看,在把握国情和发展阶段问题上,苏联共产党长期以来没有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它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就难免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害。苏联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可见,能否正确认识国情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何等的重要。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告诉了我们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的立论基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