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党的十三大之后至十四大召开之前,我们党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从不同角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两次综合性的概括,反映了认识的不断深化。
第一次是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建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为十二条原则。具体内容为:一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二是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专心致志地搞好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三是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中央、地方、企业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采取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等多种形式,通过举办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和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五是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对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补充作用,并对它们加强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六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七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八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九是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十是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和实践,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十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十二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概括,是从全党在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所取得的共同认识的角度作出的,是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角度来总结的。它表明,今后要更好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遵循《建议》提出的十二条原则,使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具体落实和丰富发展,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二次是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讲话从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基本要求的角度,对这个理论又一次进行了概括。讲话强调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化;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既要克服过去那种过分集中、管得过多过死的弊端,又不能过于分散和削弱宏观调控。”《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638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641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643—1644页。这一概括的特点,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层面对这一理论作出概括,以明晰简洁的文字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坚持什么和不能搞什么,要克服什么和防止什么,因此理论的实践性比较鲜明。
这两次概括,虽然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相同,但都是综合性的,都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深化和所达到的高度,都对丰富、完善这个理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