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思路和总体部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作者:黄宏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五个重要方面的强调,到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再到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关于“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已形成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相互联结、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和总体部署。

1.  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

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和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包含着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相辅相成的各个方面,而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是搞好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保持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最根本的,是坚持不懈地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3年6月25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第330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才能统一全党思想,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深刻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为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和逆流所迷惑,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拒腐防变。为此,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这五年期间,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工作。

1993年10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中央专门作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并在此前后举办了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

1993年11月初,中央专门举办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江泽民在报告会上作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要讲话。之后,全国县以上干部普遍参加了学习和培训,在干部群众中出现了新的学习热潮。

1994年1月24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在全体党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的学习活动。

1994年4月18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党员教育工作,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根本指针。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继续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推动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1994年10月,修订增补的《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第二版发行,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邓小平文选》三卷的全部出版,对于展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对于全党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个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1994年12月,中央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召开了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胡锦涛作了《进一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的重要讲话。

1995年5月10日,中央批准印发了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并决定将这个纲要作为全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辅助材料。

1996年12月,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召开,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就深入学习和研究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就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一时期,由于党中央紧密结合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始终不渝地把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大为提高,对于促进党的建设、凝聚人民、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产生了重大作用。

2.  抓住民主集中制这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建设,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它不仅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而且还包括理论建设、政治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其中,制度建设渗透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重要文献中明确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在这里,邓小平是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长远战略问题来认识和对待的。

在党的制度体系中,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得以实现、党的团结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党的建设中的许多具体制度,都是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制度的具体体现。丢掉了这个根本制度,就丢掉了党的领导,丢掉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抓住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这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这是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思路。在1989年底的党建理论研讨班,在十三届五中全会,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在十四大、十五大的报告中,在其他的有关讲话中,江泽民都一再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只有这样,才能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以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充分调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党中央领导下,集中全党的正确意见,团结一致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部分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阐述,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党中央关于民主集中制问题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包括:第一,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特别是根据毛泽东、邓小平的思想和理论,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作了科学界定,对党在长期实践中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成功经验作了科学概括,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重要性作了令人信服的科学说明。第二,重申并系统地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三,重申了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特别强调了维护中央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四,重申必须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第五,对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

3.  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素质教育为重要途径,大力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领导骨干和宏大的干部队伍。正因为有了一支在经受各种考验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的干部队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我们党才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党的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领导班子素质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党的事业的要求。要保证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已经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明确地提出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命题,而且还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素质干部队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决定》用五个“应该”对他们提出了具体要求。1996年6月21日,江泽民在纪念建党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而采取的重大举措。1995年9月27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讲话中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同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83页。1996年1月24日和1996年3月3日,江泽民在两次重要讲话中,重点阐述了讲政治的问题。参见《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99—500、514—517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继续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1998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再次对开展“三讲”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同年11月21日,党中央下发文件,明确“三讲”集中教育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方法步骤。1999年6月28日,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的重要讲话,重点论述了开展“三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论述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内涵及其关系,透彻地分析了讲政治是“三讲”的核心,强调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参见《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358—370页。这场集中教育活动一直延续到2000年底。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几十万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几百万干部群众积极参加了“三讲”教育。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者是紧密相连和相互统一的。学习是基础,政治是大局,正气是保证。“三讲”,讲政治是核心,讲学习是前提,讲正气是体现。“三讲”教育是解决好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加强党自身建设而进行的一个新的创造性探索,也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三讲”教育,不但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素质以及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也是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进行系统的总结,进行新的探索和理论思考。

4.  以基层组织为重点,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从组织上巩固党,为政治路线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如果说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是大脑,党的基层组织就是神经系统的末梢。没有基层组织,或者基层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甚至瘫痪状态,党的领导就失去了基础,就不可能真有成效。过去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这是我们的革命战争之所以能获得辉煌胜利的基本保证之一。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要求把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能够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斗堡垒。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业绩;与此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经营形式的多样化,需要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大批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流动中的党员;消极腐败现象侵蚀着党组织的肌体,需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关注,系统地提出了加强新时期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整套思路。

确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第一,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第二,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第三,必须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第四,必须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要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994年9月28日通过),《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966—967页。

坚持对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各自特点做好工作,努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并提出了不尽相同的具体要求:农村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在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按照党章规定的职责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把保证搞好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其他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中,都要加强党的工作。没有党组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的组织,采取适应各自特点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开展党的活动;学校党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进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党对知识分子的工作;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街道和其他基层党组织,也要按照各自的不同情况,制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5.  把反腐倡廉摆到突出位置,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这三大作风相互联系,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建设面临诸多新的情况,最突出的问题是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把反腐败摆到突出位置,以反腐倡廉来带动党风建设,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抓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上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7年1月29日,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江泽民首次提出反腐败是“严重政治斗争”的观点,他说:“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在这个问题上,旗帜必须鲜明,态度必须坚决,工作必须锲而不舍。”他强调:“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要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务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对搞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268、2270、2269页。1997年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了反腐败是“严重政治斗争”的论断。同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将这个论断载入党的正式文献,成为全党的共识。在反腐败斗争实践上,继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之后,从1993年4月到1997年7月这短短的四年多时间,中央先后下发了九份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文件。参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1997年12月第1版、1999年10月第1版。反腐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反腐败斗争应遵循正确的方针和原则。1993年8月21日,江泽民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反腐败斗争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2) 突出重点。反腐败的重点是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3) 从领导干部做起,首先从高级干部做起,包括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4) 严格依法办案。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一查到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纪为准绳,该撤职的要撤职,该判刑的要判刑,该重判的要重判。对于严重干扰、阻碍查案工作的,要坚决处理。(5) 不搞群众运动,不搞人人过关。要鼓励和支持群众举报。群众举报的问题,要由专门机关负责,依法查处。(6) 惩治腐败与扶持正气相结合。在坚决克服腐败现象、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廉洁奉公、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先进典型,弘扬勤政爱民、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新风尚。参见《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325—326页。总之,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又必须有现实紧迫感,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最基本的,要靠教育,靠法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严格掌握政策。态度要坚决,工作要扎实,按照中央的要求认认真真地解决问题,保证这场斗争健康有序地进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