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业主与租户
“我喜欢谋划大局。如果你打算谋划点什么,最好也要从大处着眼。”
—唐纳德·特鲁普帮助零售商实现理想,同时抓住机会使公司发展壮大。
灵感来源
弗兰克·洛伊与韦斯特菲尔德现象
1930年,弗兰克·洛伊(Franky Lowy)生于一个工薪阶层犹太家庭,在捷克斯洛伐克南部的工业小城菲拉科沃长大,是全家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父母含辛茹苦地维持生计。经济大萧条的余波依然侵扰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家里的收入全部用于一家人穿衣吃饭的开销。但是,弗兰克出生之后,通过家族的接济,父母买下了一栋小房子,还有连带的小店面,卖起了白糖、面包、面粉和其他食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迫使洛伊一家不得不卖掉房子,迁至布达佩斯。在那里,为了赚钱付房租,全家人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连家中的小孩子都加入了劳动大军。弗兰克当时只有12岁,帮着哥哥贩卖铁壶和厨房用具,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这些产品价格不菲。布达佩斯的这段岁月,在弗兰克看来是美好的,回忆中满是一家人幸福平安的画面。
然而,美好的岁月如昙花一现般短暂。1944年,纳粹侵入匈牙利,弗兰克的父亲被害。为了躲避迫害,一家人不得不分开。弗兰克跟着母亲,兄弟姐妹们只能偶尔来看望他们。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街上度过,寻找食品,搜集信息。
1945年俄国人进入布达佩斯之后,洛伊一家又回到了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弗兰克并没有在家待多久。他决定去巴勒斯坦,并在那里一直待到了21岁。那时,恰逢以色列国成立。这段经历在他的个性中嵌入了对个人自由和力量的向往与追求。
来到澳大利亚
弗兰克在巴勒斯坦的时候,母亲、哥哥、姐姐和姐夫都去了澳大利亚。对弗兰克来说,没有什么比全家人的团聚更令他心驰神往了。于是,他与另一位哥哥离开以色列,前往悉尼。
弗兰克在一家三明治店找了份工作。下班之后,他经常参加各种派对活动。1952年12月,他遇到了一个名叫雪莉的女孩。不顾雪莉母亲的反对,这对恋人于1954年3月7日终成眷属。那年,她19岁,他23岁。
之后不久,弗兰克辞去了三明治店的工作,做起了卡车司机,负责给当地的熟食店配送火腿、熏肉和香肠。他待人接物的技巧和工作的热情总能给他带来新客户,增加销售额。儿子降生之后,他为了补贴家用,工作越发勤恳。很快,努力就获得了回报。一位有着相似背景的熟食店主约翰·桑德斯(John Sanders)慧眼识英才,看到了弗兰克的优秀潜质,于是请他一同做生意。
弗兰克与约翰决定在位于悉尼西郊的布莱克敦开一家新的熟食店。那里刚刚通了电气化铁路。每天,火车带来的旅客络绎不绝,销售橄榄、鲱鱼酱、大块奶酪、肉类和新鲜黑麦面包的小店也因此生意兴隆。
韦斯特菲尔德的诞生和发展
几年之中,从咖啡馆到居民住宅,弗兰克和约翰的投资横跨多个行业。把从中赚到的资金用于再投资,两人继续扩大生意的覆盖面,开始购买土地,建造办公建筑和商铺。很快,他们就成立了韦斯特菲尔德投资资产有限公司,针对西郊亟待开发的地段进行开发建设。
他们在房地产领域的成功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正好与当时席卷美国的购物中心风潮不谋而合。弗兰克和约翰买下一个比传统商业街面积大很多的地块,并将该地块打造成为一处大型零售业综合商圈,命名为韦斯特菲尔德广场(Westfield Place)。
韦斯特菲尔德广场围绕着一片开阔的庭院建成,包括12家商店、1家小型超市和2家百货商场。广场于1959年7月正式开业并一炮打响,被誉为成功的创新。同时,从商业化企业的角度讲,广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世纪60年代,自从布莱克敦的韦斯特菲尔德广场开门营业之后,弗兰克和约翰便以无人可当的势头,继续在霍恩斯比、菲格树、伯伍德、狄怀、亚古那、伊斯特伍德、土穆堡建立了购物中心。当时,澳大利亚没有一家地产公司能像韦斯特菲尔德这样同时管理零售商铺的整体经营。
在弗兰克·洛伊的传记中,吉尔·玛格(Jill Margo)写道:“韦斯特菲尔德购物中心之所以能有如此的发展,是与零售商的实力分不开的。零售商不具有建设开发商铺的管理或财务资源,因此很乐意把这部分工作交由韦斯特菲尔德来承担。弗兰克和约翰在帮助零售商实现理想的同时,抓住了机会,使韦斯特菲尔德发展壮大。”
寻找租户并不容易。那时,韦斯特菲尔德这个名字在人们看来还很陌生,购物中心也是个新兴事物。但是,弗兰克决心已定,他挨家挨户地走访商铺店主,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迁至新建的购物中心。
弗兰克和约翰把零售机构整合为一体之后,公司的盈利大幅增长,零售商也在门口排起了长队,申请与他们合作,希望能进入下一家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