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元(2)

传家 作者:任祥


中元节的名称其实源自于道教。道教有祭祀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的三元习俗,农历七月十五日就是中元地官的圣诞,地官会在这一天降临凡间,判定善恶,为人赦罪。因此道教信众都会在这一天祭拜地官大帝,以求赦罪,并普施孤魂野鬼。

因为儒、佛、道的影响,民间逐渐融合成为今日的中元普渡习俗。不过以台湾来说,原本步入农历七月后,是大家轮流每天都要祭拜,但因为风气日盛,演变成为一整月的流水席,过于铺张浪费。因此,当局在一九五二年颁布统一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普渡。不然,其实许多道教寺庙举行普渡的日子,并非都在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的主要习俗有--普渡:就是要普遍渡化俗称“好兄弟”的孤魂野鬼,以三牲五畜的隆重祭品,让鬼门关出来的好兄弟吃饱,以免打扰人间;另一方面也是向神明请求渡化他们,蕴含慈悲的善良本质。

普渡在台湾一般分为“公普”、“私普”。顾名思义,公普是由地方寺庙、同业公会或氏族统一举办的普渡,聘请僧侣或道士来作法,通常会“竖灯篙”,也就是树立长竹竿,顶端挂着写有“庆赞中元”的灯笼,以招引好兄弟来享用祭品。

私普就是家户各自进行的普渡。

放水灯:竖灯篙是为了召唤陆地上的好兄弟,若是要邀请在水中的鬼魂,就要施放水灯。台湾民间笃信水鬼终年饱受水牢之苦,会设法拉一个活人下水来顶替,因此,放水灯也有超渡水鬼脱离苦海的用意。

台湾最知名的中元祭就是临海的基隆,基隆中元祭的最高潮,就是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晚间放水灯。水灯是用竹篾扎成,再以纸糊成房屋形状,中间置蜡烛,下面则是有浮力的保丽龙板。另外还有“水灯排”,就像竹筏一样的灯架,有数十甚至上百盏灯。

基隆放水灯阵仗甚为庞大,光是从市区列队前往八斗子海边,蜒蜿可长达数公里,各式乐队、民俗阵头以及汽车装饰出来的“艺阁”于夜间游行,好不热闹,已经成为台湾中元节庆最知名的民俗活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