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修改波普的科学方法论体系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索罗斯给开放社会的建言 作者:(美)乔治·索罗斯


波普构建了一个理想、简练又不失别致的科学方法论体系。体系主要由三个要素和三项活动组成。三个要素指的是:初始条件、最终条件和普遍有效的归纳或者科学定律;三项活动则指的是:预测、解释和验证。当初始条件和科学定律相结合时,人们能够进行预测。当最终条件和这些定律结合时,人们能够提供解释。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预测和解释是对称的。这个方法论唯一缺乏的就是对定律的验证。这是卡尔·波普为我们理解科学方法作出的特殊贡献。他断言,科学定律是不能被证实的,只能被证伪。这时验证便派上了用场。我们可以通过一一对比初始条件和最终条件来验证科学定律。如果它们不符合正被验证的科学定律,该定律则被证伪了。一次不符合就足以证伪一种归纳的有效性。毫无疑问,不管有多少符合的例子,都不足以证明其有效性。从这种意义上说,证实与证伪之间不是对称的。预测和解释之间的对称性,以及证实与证伪之间的不对称性是波普体系的两大突出特点。

在我看来,“科学定律不能被证实”的观点是波普对哲学的最大贡献,它解决了其他方法所不能解决的归纳难题。就因为自人类记事起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我们就能断定以后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吗?波普的理论解决了人们对确定性的需求。在科学定律被证伪之前,我们只能把它们看做暂时可靠的定律。这种说法强调了验证在科学方法论中的核心作用。方法论体系建立了一种批判过程,这种过程有利于推动科学的成长和创新。

波普体系的一些特征受到了专业哲学家的批判。比如,波普认为,验证越严格,通过验证的归纳价值越高。专业哲学家则质疑,是否能对验证的严格程度以及归纳的价值进行衡量。尽管如此,波普的观点在我看来却很有道理,因为我在金融市场中的经历证明了观点的有效性。我采用的投资假说和主流观点分歧越大,如果假说被证实,我赚得就越多。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才声称我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波普的观点,而不是其他专家的理论。

如前面所说的,我只在一个问题上与波普有分歧。他坚持自己所谓的科学方法统一性原则,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标准是一致的。请允许我表达不同的看法。人的不确定性为社会科学带来了障碍,而且还导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离。分界线位于何处?人们对此依旧争论不下。那么生命科学,比如遗传学又属于哪一范畴?如果只是为了说明人的不确定性原则是社会科学而非自然科学的障碍,那么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硬生生地分开。

但是科学方法并不是主要的问题。问题在于,当参与者不能根据知识作决定时,他们怎样才能作出最佳决策?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观点与现实之间的分歧不可避免,同时分歧必定会导致结果与期望出现偏离。关键在于分歧的程度如何,出乎意料的不良后果有多严重。怎样做才能将分歧和不良后果保持在最低限度?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都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

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中,我发现波普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异常地鼓舞人心。波普表明,在自然科学中,表述能够与事实相符应;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必须对它进行批判验证,并时刻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在不确定性更加强烈的领域,我们是否更应该采取批判性思维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我开始关注起开放社会的理念。没有人能够掌握根本真理,而开放社会的理念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