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A 的选拔体制宣告失败。
因为太依赖以个人魅力为重的选拔体制(那个“风”的问题就是一个讽刺的例子),TFA 已经偏离轨道,不知道对于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好老师。从TFA 的创始人温迪·柯普这位1989 届普林斯顿毕业生说起,该组织的领袖受自身大学经历影
响较深,所以他们都是从聪明毕业生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因此在TFA 的早期,他们选择的对象会是在宿舍的深夜长谈中成为焦点的学生。其面试时的提问或许很适合用来发掘未来的政治领袖、记者或是其他只牵涉成人交流的工作。而在此阶段,TFA 选老师的人才难题还没能解决。
但TFA 在后续十年间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因为发现TFA 之前对于好老师在性格和背景上的理解都不对,这个快速发展的公益组织的确完全摒弃了依靠直觉的老旧人才挑选模式,转而重视老师的职业表现这类无法辩驳的证据。经历数年困难重建之后,TFA 最终改变了人才筛选模式,使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
寻遍美国,不难发现各个行业里都有困惑的人才评估人。体育团队把第一轮选秀机会浪费在所谓“百发百中”的运动员身上,最后发现这是一处惊人败笔。公司董事会花费数百万年薪签下所谓才华横溢的新执行官,几年后却不得不花更多遣散费摆脱这个代价高昂却令人失望的人。Costco 和Sam'sClub 两家仓储式零售超市的打折区堆满了作家、歌手和电影明星的作品,他们希望能借此增加粉丝人数,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怀疑论者很容易认为人才是一个不解之谜。好莱坞剧作家威廉·高德曼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一条著名论断:要预知观众的喜好,“没人能做到”。基于对二十多种产业的调查,一位哈佛政治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克福斯在他2001 年出版的著作《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 )中提到这一论断。克福斯认为,所有的领域都有普遍存在的“不确定要素”和“对等的无知”。2010 年初,《体育画报》天才作家乔·波斯兰斯基曾以幽默的笔触,写过一篇文章回顾十几年前的一场橄榄球选秀赛。通过这样事后的回顾,让我们看清了专家们夸张的言论只是愚昧的卖弄。波斯兰斯基含蓄地将其总结为“有人犯了错”。
更让人气愤的是猎头们现在不仅更努力,而且还怀着大基数带来高成效的希望不停地成倍增加面试人数。现在一份高端的商务工作可能需要面试至少50 人;一个高难度的电影角色,600 人;而体育业内为选择一名顶级运动员需要挑选几千人。在面试单上多加几个名字并不能草率了事。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无论你想要哪名候选者的哪种类型的档案,你都能下载得到。但这个过程牵涉甚广,让人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