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舍得与放下

总裁教练模式 作者:张佳明


舍得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在前而得在后,所谓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就是你要想得到就必须首先舍弃。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舍得不是舍与得之间的日常计较,而是拥有超越界境,来对已得的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

但是,因为对“舍得”二字悟不透,想不开,未识其中滋味,很多老板往往遇事舍不得——舍不得放权,结果把自己忙得焦头烂额;舍不得投资,结果是忙活了多少年依然是小打小闹;舍不得钱财,甚至连员工的薪水都要克扣,结果是让人敬而远之,所谓的团队根本无从谈起。由此可见,舍不得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到!毕竟舍与得犹如水与火、天与地一样,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人世,存于心间!万物均在舍得之中,唯有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才能够掌握人生的钥匙,赢来成功的机遇。这里,我想请朋友们分享一个小故事,方便大家领悟舍得之含义。

2011年,青岛一位企业家辗转联系到火凤凰教育集团,要求组织一次火凤凰的经典训练课程——“领袖汇”。愿意高出我们当时三倍的课酬进行合作,但前提是必须由我本人主讲。我的助理直接回复不可以,并说明我只专注讲授总裁课程,包括《总裁管控模式》、《总裁运营模式》和《总裁执行模式》。这位企业家不愿意放弃,遂通过朋友直接和我联系。我告诉他:如果我不懂得放下,所有火凤凰的课程都由我一个人讲,固然客户的满意度会很高,但是一来我的团队不会成长,二是那我就不能专注。我只有把针对一部分人群的一部分课程专注到极致,我的讲师团队才会成长,我的课程品质才会做到精益求精。这个老总听完,非常认同。与火凤凰合作后,对火凤凰的讲师团队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不求全能冠军,但求单项第一。任何人都不可能包打天下,专注一点而放弃其他,更有利于形成专业优势!但是,我发现很多总裁不懂得取舍之道。对内,财权人权一把抓,把自己打造成管家婆;对外,看到什么生意赚钱就赶紧上前捞一把。结果,忙乱中丢掉了战略,失去了方向,弄不懂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说到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案例:万科曾经在多元化方面搞得很成功,房地产业有万科城市花园、零售业有万佳、饮料有怡宝,此外还有工业和娱乐业等。但是,所有这些项目规模都不大,市场占有率低,造成企业资源分散。1992年,万科主动收缩战线,将做得很好的怡宝饮料、万佳百货等全部出售,只专注于房地产住宅产业的发展。为什么?王石懂得如何做减法,万科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做总裁,必须学会舍得,懂得取舍之道。否则,你的眼前就只能是一片混沌。

学习了舍得,我们再来看放下。放下既有舍弃之意,也有解除某种束缚,放大、开放的意思。有些总裁之所以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开,无法解除“自我”的束缚,其中包含放不下面子、舍不得放权、放不开私利等因素。

我认为:能不能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是对中国商界领袖的重大考验。大胆地把担子交给年轻人,让企业永葆创业态,才能使企业立于常胜不败之地。因为中国既有现在,还有过去,更应该拥有未来——我们的事业在未来!但是,很多总裁恰恰是拿得起却放不下,想不开。如此境界,使他们如同生活在囚笼之中而不能自拔。而要打破这个囚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放开,舍得放弃。

佛曰:戒定慧。

企业家说:静定慧。

佛说三学:戒、定、慧。由戒得定,由定开慧。

佛者,觉也。觉悟了,就能看出一切的烦恼都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而生。而妄想、分别、执著所引起的,是贪、嗔、痴、慢、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们沉迷财、色、名、食、睡、物、欲等享受。为了满足这些享受而不断造业,造业则必受业报,报尽因习气犹在。而继续造业,则轮回不尽无有出期。

佛找到了轮回的原因,也找到了脱离轮回苦海的方法,其根本原因就是解除烦恼习气。就是从持戒开始,用来纠正我们错误的行为和想法,久久熏修,慢慢改正,最终不被环境影响,内心不受烦恼习气控制,从而恢复平静,智慧德能也就出现了。

“精空妙有”,是智慧的本性。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如果无法消化只是一堆垃圾,只有放下了一切,在空无的状态中,才能获得圆融的智慧。

企业界所言之静定慧,指的是企业家要能够静下来,由静生定,而定生慧,慧生财,财源广进……

静即放下!为何放不下,放下即自在,对人的控制、对人的要求、对人的期望,看似放了别人,其实是放了自己。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个企业里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所以大多数的同人都很兴奋。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紧张得要死的坏分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哄。

四个月过去了,新主管发威了:坏分子一律开除,能者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中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酒后致辞:相信大家对我新上任后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他问那些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做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读者朋友,你明白了吗?这个主管的做法正如佛法里面讲的“静”,先一个人置身于事外,默默地观察,将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看得清清楚楚,却无丝毫波动,等到自己想清楚了,再以最恰当的方法,步骤迅速解决问题。

在企业中,总裁们还容易犯的一个较低极的错误,就是偏听偏信,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企业管理失控,业务萎缩。所以,“静”可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静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根本的无知,一种是完完全全地沉思。前者因为无知而毫无动作,这种静并非禅中的静。禅中的静应是后者,静观其变而后动。成为自己的旁观者,静静地观察自己,摒弃所有情感、评论,不管人家是自夸还是不懂装懂。当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自己,把该改的改了,一旦下定决心改了,就不要犹豫!

定,即稳定。宇宙是一个整体,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当进入空无时,即与宇宙同体,万事万物归于一,由一生出万事万物,人的身、心、灵是一个整体,当“身、灵”无法平衡时,人就开始烦躁、生病。所以空无即是“定”,“定”能免除一切由自身所引起的灾难。

据最新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存活的时间平均为2.9年。现代的企业家,能够自己做老板十年以上的,你问他十年前做的是什么行业,93%的人改过行,87%的人不止改过一次。可我们最终的期待是什么呢?有几个总裁不希望自己的企业越做越大,不希望自己的事业基业长青呢?

慧即智慧。聪明人用脑,智慧人用心。智慧人有可为有可不为,聪明人则一切皆有可为。智慧人利人利己皆可为,聪明人利己方可为。

静纳百川。前面我们说过了静能生慧,没有错,只有在沉静、平静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感悟道理,生长智慧。就像大海会聚百川一样,胸怀博大,默默接受。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一个像兔子一样乱蹦乱跳的人是吸收不了多少知识的,当然也不会有太多的沉淀和感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他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如果一个人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令人担忧的状态。

工作时间要保证办公场所静,是老板要关注的事情,以身作则,自己先不制造噪声。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与员工交流。

禅宗以心即是佛为根本,一切都要在心上用功。心以无相为相,故学佛之人,要先从持戒做起;能持戒,方能习定生慧。一切时、一切处,皆不起分别,不生烦恼,自然动静一如,方算完成心地无非之戒。

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是定力所致。定力是由修养得来的。古来所有功在天下、名垂万世者,未有不致力于修养者。比如,诸葛武侯,一生功业,皆成就于“宁静致远”四个字。所谓宁静,即由修养得来的“定”,致远即由宁静得来的“慧”。

何为“慧”?心地无我自生慧。戒中有定,定中有慧,慧中有戒。所谓一而三,三而一,皆不出自心。学人乃能明白自心,自然悟得最高智慧!

能够看透别人叫精明,能够读懂自己称智慧。很多人每天都在琢磨别人,揣测别人,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总是机关算尽,为自己谋求更多更大的利益。结果,得到了利益却失去了朋友,以至于忘记了人生的真谛。其实,人活着的真正目的就是让自己拥有那份源自内心的快乐,身份地位、家产钱财都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安全感,获得身体的快乐,一个真正读懂自己的人,才能够读懂一切,才能够拥有人生的大智慧。

有个老和尚,佛理精深,有一个小和尚慕名而来求取佛法,老和尚往钵盂中倒水。水满则溢,小和尚道:师父,水已满,为何还倒?老和尚说:钵中有物,不能再容,所以水满而溢;不放下心中之物,如何求经学法?小和尚听之顿悟,弹身静坐,听其讲经。这就是佛经上有名的经典故事:佛说放下。

佛说:放下了,就拥有了。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无论我们曾经拥有过什么,到人生终点的时候我们都将一无所有,所有经历过的苦和甜,幸福与不幸,都将成为往事,成为回忆。一切都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放下了,就可以接受,就会拥有了。”是的,很多事情,放下了,也就拥有了。只有放下了,心才豁达起来;只有放下了,才拥有真正的自我。工作上,把名利放下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方式去把事情做好;生活中,把一些不愉快的记忆放下了,才能够轻松、愉快地生活,才过得更好。放下了,就可以无忧无虑、勇往直前。所以,放下了,也是为了更好地接受,接受了也就拥有了。我们该把沉重的包袱放下,把我们拿不起的东西放下,把我们不该拿的东西放下。留下信念,留下自我。放下了,心更宽了、更广了、更高了;放下了,才是真正的拥有。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来看看《西游记》中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如来和唐僧对孙悟空的管理,分别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如来采用的是放,伸开手来让你随便闹,即使悟空在如来手上撒尿,如来也是微微一笑。最终,悟空对如来心服口服。而唐僧对悟空采用的是管:动辄即念紧箍咒。可面对唐僧的严管,悟空服了吗?显然没有,不然他也不会几次跑回花果山当美猴王了。

“舍与得”是一门深奥的哲学,什么该舍弃,什么该争取,涉及人的价值观,而对于企业来说,价值观是影响其发展与否的重要因素。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是中国文人常用的比喻手法,接下来进入实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子讲仁,孟子讲义,当生命与仁义之间需要取舍时,孔孟的主张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

具体到现在的商界,很多人却弄不懂舍得之意。我曾从一份资料上看到:自2003年以来,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的高管英年早逝,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50岁,而突发疾病的原因占到63%。在生命健康与身家资产之间需要取舍时,他们选择了透支健康。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马云的价值观,就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据说,阿里巴巴发现上千名劣质客户涉嫌在自己的网上欺诈,当即终止了对他们的服务,并对应承担责任的一批高管进行了调整。马云在维护品牌信用和人事之间需要取舍时,不惜断臂换将,坚持把价值观的牌坊扛到底!这就是价值观。

舍与得,是一个我们必须弄懂的问题!身为总裁,你的取舍观关系到整个公司的利益和社会价值,每一步都牵涉着企业战略规划、成本控制甚至企业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一步之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打开,放下,接受!当你真正做到这一步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悟透舍得之道,获得成功之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