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突发事件管理
突发事件管理是指政府以减少公共突发事件的危害为目的,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从而恢复社会稳定的过程。
做好突发事件管理,可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达到恢复社会稳定、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目的。
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制定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各省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0余项),《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0余项)和包括《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在内的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50余项),为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做好突发事件项目管理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和指导。
2.4.2 突发事件的项目管理
1.突发事件项目管理的特点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无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性问题的高度积聚,会导致社会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进入一种非均衡状态,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威胁。突发事件管理需要在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之下,建立起一个为应对某一特定突发事件的集合社会多方力量并由相关单位参与的临时性团队,其主体应符合项目管理、项目集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的特征,同时更具有紧迫性、动态性、博弈性、公众媒体关注性和决策透明性的特点。
突发事件管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家一级颁布的各类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明确了应急管理的主体、原则、体制、机制、程序、责任等内容,全面、系统地规范了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学习和贯彻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借鉴项目、项目集和项目组合管理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工具,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