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逃离集体心态的品牌(1)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作者:(美)扬米·穆恩


这就是目前商界的情况。在前一章,我提出了以下观点:随着某个产品类别逐渐成熟,类别内的企业会逐渐表现出群体化的行为。我还提出,这些企业群体化的发展倾向是可以预测的,其中涉及的产品升级从本质上看千篇一律,而且永无休止。最终,产品类别就会表现出我所说的“异质性的同质化”:可供选择的产品非常多,但产品之间的差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与此同时,企业的产品营销人员深谙“重复性升级”和“竞争性克隆”这两种技巧,非常擅长强化可有可无的差异,而且还善于把产品的相同之处伪装成差异。他们沉浸在这些伎俩制造出的细微差异中,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宣传缺少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产品营销人员忙着由内向外地体验产品类别。参观挪威沃斯公司时,我震惊地发现,沃斯公司的人居然真的认为自己的矿泉水比其他品牌的水味道好。

但是,消费者体验产品类别进化的顺序却是由外向内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也就是说,他们的消费模式显然是由他们与产品类别的关系逐渐塑造出来的。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质疑性的投机主义、实用主义和完全漠视,但很少以品牌忠诚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是,大多数人在最基本的生活层面体验到的正是最后这种形式——品牌忠诚。一年前去买电视机的时候,我感到很不舒服,因为我看到商店的墙壁上挂着几十张几乎一模一样的平板液晶显示屏。在这样的空间里,我意识到对索尼的那种毕生的忠诚(注意,这可是我童年时期从父母对索尼的忠诚延续下来的)开始瓦解。刚开始,我试图坚持对索尼的忠诚,并向销售人员解释我的品牌偏好。但没过多久,我发现自己居然允许这位销售人员(毫无疑问,他就是一位产品类别专家)用温柔的语气劝说我不要这么天真,不要只买一种品牌的产品。这次短暂的购物旅程结束时,我开始从更实用的角度作出购买决定。就在那个时刻,我成为另外一个产品类别的一名普通消费者,跨越了品牌忠诚者与品牌无知者之间的那条无形界线。

如今,在各个产品类别中,这种时刻会定期出现。因为这种时刻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所以不能忽视其累积效应。在某个产品类别的生命周期内,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拐点——不仅品牌忠诚开始消失,就连“品牌忠诚”这个概念本身也变得古怪而不合潮流。我还记得,当我努力向销售人员解释自己为什么喜爱索尼电视机时,自己都感到有点脸红。尤其是当我意识到这个产品类别内的品牌已经几乎没有差别的时候,更是感觉脸红。如果品牌忠诚如此难以捍卫,那么它的瓦解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20世纪70年代有一部比较流行的情景剧,名字叫《欢乐时光》(Happy Day)。在播出的10年里,它的收视率曲线呈弧形:刚播出的时候非常受欢迎;接下来的几年,越来越受欢迎;然后热播的程度达到顶点;之后就到了不可避免的衰退期。根据相关数据,《快乐时光》的丧钟是在这一幕发生的时候敲响的:主角方兹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很荒唐的境地,被迫要在滑水时从鲨鱼背上跳过去。当看到这一幕时,即使是该剧最忠实的观众,也会纷纷转台。从那以后,“从鲨鱼背上跳过去”( jump the shark)就成为一个行业术语,表示某个电视节目的黄金期毫无疑问已经过去了,即使是最忠实的观众也不会再看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