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商业领域中所有产品类别的发展,也呈现出相同的弧形发展轨迹:随着产品类别的逐渐成熟,类别内的产品变得越来越好,消费者也随之获得很多实惠。但在某个时刻,产品类别必然会“从鲨鱼背上跳过去”,会经历多次“剧情的迂回转折”,直到消费者再也无法忍受。上次买电视机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这种潮流性转移。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其他产品类别中也感受到了这种转移。你可能也感觉到了。如果你真的感觉到了,说明你和我可能都卷入了一种消费趋势中,我认为如今的商界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这种趋势。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会对上述论点稍做修正,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产品类别都会沿着可以预测的模式进化,直到……直到什么?直到一家企业出现,作出一些难以预料的、反常的事情……最终打破市场竞争和消费的常态。如此一来,这家企业就能够把整个产品类别的发展轨道扭转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
能够吸引我的产品品牌有以下几类:能够诱惑消费者脱离固定消费模式的品牌;能够让实用主义者和对产品漠不关心的消费者多走几步来购买的品牌;能够把不情愿的消费者变为非常积极的消费者,把投机主义者变为品牌忠诚者的品牌。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正如我前面提到过的,我们对产品类别的态度深刻地反映出我们对这个类别的固有印象,而这种印象又是我们在体验过很多品牌,经过很多年之后才形成的。因此,很难想象商家要进行多少营销宣传才能说服我们对该品牌有所期待,例如,乘飞机旅行,或签订新的手机资费协议。事实上,大多数手机运营商都会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像是被绑架的人质,乘飞机旅行变成一种类似于临时演员等待试镜通知的漫长等待,会让人感觉有损尊严。瓶装水行业同样如此。一旦我们对产品类别产生一系列固定印象,这些印象就会变得根深蒂固,就像是本能反应。不过,还是有一些品牌确实能够彻底打破固有印象,并且赢得我们的热爱和尊重。
多年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听到了一些关于百老汇兰心大剧院(Lyceum Theatre)一位年轻喜剧演员的传闻。如果我告诉你这位演员就是乌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这个故事就不用讲了,因为她现在可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女演员,得过奥斯卡奖,性格坦率,在公共场合偶尔会很搞笑。但那时候,她还是一个无名小卒,只出演过一部独角戏。还记得去看她的演出时,我的内心充满期待——我希望这幕喜剧会很搞笑,如果能让我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就最好不过了。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这场演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并不在于其幽默搞笑,而在于其辛辣的讽刺。这场戏洞悉民间疾苦、充满人生智慧,偶尔还会令人心碎。那天晚上,乌比的演出有力地融合了表演艺术、对社会文化的洞察,当然也有喜剧成分。不过,她带来的笑声已经不重要。这场演出堪称喜剧领域的一部杰作。
大多数企业在考虑迎合消费者的期望时,总是倾向于沿着纵轴思考。也就是说,他们要么取悦了我们(好事),超出我们的期望;要么令我们感到失望(坏事),没有满足我们的期望。他们忘记了还有一条与这条轴垂直正交的横轴——即使企业的产品没有满足我们的期望,但却以一种完全意外的方式与我们产生了共鸣,这条轴也能起作用。乌比的表演虽然没有令我捧腹大笑,但却营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灵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