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建交谈判:与周恩来交锋(2)

论中国 作者:(美)亨利·基辛格


我于1971年10月访华时跟周恩来的一次谈话就充分说明了中方对无形因素的重视。我当时代表总统访华的先遣队提出了建议,还保证既然有那么多实质问题要处理,我们不会让技术问题拖后腿。周恩来把我这个实际操作的建议变成了一个文化上的观念,他说:“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这两点。”我强调的是实际操作,他强调的则是大局。

中国领导人经常表现出的一个文化特点是,他们是从历史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有能力,当然也有这个必要,比西方人想得更长远。一个中国领导人取得的成就相对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显得不那么重要,这点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他领袖。中国的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使中国领导人能用中国几乎永无尽头的历史让谈判对手油然产生一种谦恭之心。(哪怕以后在回忆时,谈判对手才意识到,所谓历史有时候只是一个比喻。)外国的谈判对手会因此而觉得自己是在违背自然,自己的行动注定只会在中国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条逆流而动、微不足道的痕迹。

我们到达北京以后的头几次谈话中,周恩来竭力把美国历史说得比中国历史还悠久,以示对我们的欢迎。不过,讲完这句话之后,他又恢复了传统的视角。他说:

我们是太平洋两边的两个国家。你们有200年的历史,我们创立新中国只有22年,因此我们比你们年轻。至于我们的古文明,每个国家都有,美国和墨西哥有印第安人,南美洲有比中国还古老的印加帝国。很可惜,他们的文字没有保存,遗失掉了。至于中国的悠久历史,有一点是好的,就是已有4 000年历史的书写文字,有历史文物为证。这对国家统一和发展有益。

总的来讲,周恩来提出了对国际关系的新看法,主张一种儒家道德观念,而这种观念现在被认为来自于共产主义思想。他说:

毛主席在许多场合说过我们绝不会成为超级大国。我们奋斗的目标是,所有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这不仅是两个国家的平等问题。当然,我们两个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寻求共同点、把我们的分歧摆在桌面上,这是一件好事。为了在较长的时间里在国际舞台上实现真正的缓和,人们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往。这一点并不容易实现。

马基雅维利会说,如果一个国家想得到一项保证而又不愿乞求,那它就应搬出一个概括性的提法,然后将它适用于具体情况,这样做符合该国利益。这也就是周恩来这么说的原因之一。他坚称,不管中国以后变得多么强大,中国对国际事务的看法都将是独特的,都会摒弃传统的权力观念。他说:

我们不认为自己是个强国。尽管我们在发展经济,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还是属于落后国家。当然,贵国总统也提到,今后五到十年中,中国会快速发展。我们觉得不会那么快,尽管我们会全力以赴,树立远大目标,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再者说,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以后,我们还是不会认为自己是个超级大国,不会加入超级大国的行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