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启超传》争取路权与参与立宪,二人密切配合(2)

梁启超传(套装上下册) 作者:解玺璋


在这场争取路权的斗争中,杨度也一直冲在前头。他不仅带头请愿,发表了《粤汉铁路议》一文,要求废除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中美粤汉铁路借款续约,主张 收回路权,由官绅筹款自办,以维护国家主权。他还以总代表身份回国,向王闿运 讨教,督促张之洞负起责任。据说,梁启超在争回粤汉铁路一案中为《新民丛报》 和《时报》写了大量文章,其新闻素材就来自杨度收集的电报稿。罗普在《任公轶 事》中写道 :"任公向杨晳子度觅得全案电稿,一一加以按语,寄由《时报》发表, 以促国人之注意,故卒能达其收回自办之目的也。"(《梁启超年谱长编》,337 页)

经过民间的不懈努力和官方的一再妥协,1905 年 8 月 29 日,中国最终以 675万美元的代价赎回了粤汉铁路的建路权。在这段时间里,梁启超与杨度配合得可谓 相当默契。他们惺惺相惜,同气相求,志同道合,一个自称"少年中国之少年",一个高唱《湖南少年歌》,"是二人者,均当时新青年中之卓卓者也"。(《亦佳庐小 品》,74 页)梁启超曾致信康有为谈到他们之间的友谊,他说 :"东京中最同志而最 有势力者莫如杨晳子度(湘潭人,孝廉,顷新捐郎中)。其人国学极深,研究佛理, 而近世政法之学,亦能确有心得,前为留学生会馆总干事,留学生有学识者莫不归之。 数年来与弟子交极深……"(《梁启超年谱长编》,369 ~ 370 页)深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流行这样一个传说,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八月,清政府搞预备立宪,派载 泽、徐世昌、戴鸿慈、端方、绍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这些终日养尊处优的官僚贵胄, 如果是出访游玩,摆谱享乐,他们倒也内行,无师自通。据说端方就从欧洲带回一 台电影放映机,在其府中试演,忽然汽锅炸裂,震伤数人,成为当时京城的一大新闻。 但他们此行的目的,却是要考察西方各国的宪政。这些人连宪政究竟是什么都搞不 清楚,外文更一窍不通,如何考察呢?回来后又如何向皇上交差呢?这很让他们感 到为难。随行人员中有一位湖南人,叫熊希龄,是杨度和梁启超的好朋友。当年梁 启超在湖南长沙主讲时务学堂,他曾任学堂的总理。这时,他建议请一位精通宪政的人,捉刀代笔,撰写宪政考察报告。那么,这个精通宪政的人又到哪里去找呢? 他说:"我国精通宪政的人才,只有两个:一是梁启超,一是杨度。他俩目前都在日本。 梁启超是朝廷的罪人,不能找,不如去找杨度,请他代写。"(《从保皇派到秘密党 员-回忆我的父亲杨度》,29 页)五大臣接受了他的建议,派他到日本找杨度。于是, 杨度拉上梁启超一起做枪手。

此事的记述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梁启超年谱长编》介绍:"日俄战争停止后,清朝亲贵中一些人也附会风气,标榜维新的倾向,其中尤以端方主张最力,所以才有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的事。当日端方频以书札与先生往还。计秋冬间先生为若辈代草考察宪政,奏请立宪,并赦免党人,请定国是一类的奏折,逾二十余万言。"(《梁启超年谱长编》,353页)那时,梁启超还是朝廷通缉的要犯,此事即使进行,一定也是非常机密的,他们之间一定另有联络的渠道,只是那些来往的信札,我们现在很难看到了。不过,在梁启超写给徐佛苏的一封信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