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启超传》成立新党,领导权归属问题引分歧(4)

梁启超传(套装上下册) 作者:解玺璋


杨度的做法的确有些令人费解。他不久复信梁启超,除了说明收到梁启超的来 信及康有为的复信外,还提出有两件事要商量,一为政党成立之时期,二为政党组 织之方法。前者是说,目前成立政党,时机尚不成熟,"盖先举事而后造舆论,不若先造舆论而后举事","与其早数月而使人疑我无势力,不若迟数月而使人惮我有 势力之为愈也"。(同上,398 页)他所说的先造舆论,具体言之,即以开国会相号召, 这样做容易为人所理解,从而了解组党的意义,"则一言结党,而须臾立成矣"。(同上,399 页)接下来,他说到政党组织之方法,先把他们多次讨论的结果推翻了,他说:"吾等前此所议种种方法,实皆不甚妥帖,即兄所拟章程,弟亦不尽为然。"为什么发 生这个问题呢?他先是指责蒋智由在其中为个人争地位争权利,"始事者而存此心, 将使一党之人,无不以地位权利为先,而以国事为后,则吾辈何所为而组织此党者"。他自言,组党不是为了争地位争权利,"特见中国之危亡在即",才"思合全国同志 之力,以一谋之",如果只是为了权利和地位,"弟非不能结一特立之小党,以与公 等各树旗帜,相与周旋,以为娱乐也";他说,"吾人所任之事大于曾(国藩)、胡(林翼)数倍,则其道德亦应高于曾、胡数等,虽自问非能有此,然不可不以自勉也"。(同上,399 ~ 400 页)

虽然杨度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为了争权利争地位,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危,但此时梁启超对他已心生疑虑。他与蒋智由、徐佛苏的往来信函多次谈到杨度的问题。三月, 梁启超有一封致蒋智由的信,其中就谈到他的担心 :"某君(杨度)欲以其所支配 之一部分人为主体,而吾辈皆为客体而已。吾辈固非不能下人者,苟有一真能救国 之党魁,则投集其旗下为一小卒,固所不辞,但某君果为适当之人物否,能以彼之 故而碍党势之扩张否,则不可不熟审耳。又某君之意,必欲于结党式举行后,即自 在上海开一大局面,此议先生此前已极反对,弟细审情形,亦益不以彼所主张为然。 今当结集之始,势力无一毫之可见,而先有种种意见,不能相下,将来能无破裂以 贻外人笑乎?弟甚忧之。"(同上,391 ~ 392 页)

此时,杨、蒋之争已不是秘密,杨度在给梁启超的信中也曾抱怨 :"再弟前函 论观云事,其书想由兄与佛苏观之,彼回东京告人,谓杨、蒋争权,各诉于梁。"(同上,401 页)他大呼冤枉,认为徐佛苏搞得他很被动,很难面对其他同志的质疑。他提 醒梁启超 :"徐之为人热诚而识闇,难与深谋。"(同上,401 ~ 402 页)又说 :"兄千顷汪洋固其美质,然处世之际,亦不择人不择言,则实不可以为长处而自护也。" (同上,403 页)多年以后,徐佛苏在梁启超给他的一封信上作跋注,也提到杨、蒋争权之事,他说 :"及先生(梁启超)邀集余与杨晳子、蒋观云诸友议组宪团,杨、 蒋政见至迕,彼此坚愎虚憍之意态,均不可当,余无术周旋其间,亦难左袒何方, 惟怵心创议结社,即有此不祥之气,后患叵测。"(同上,397 页)

梁启超在感情上倾向徐佛苏、蒋观云更多一点,他对杨度说 :"弟初有此志时, 除公之外,相与共商者,在东则为观云、佛苏等,在内则为楚青、孺博等。"(同上,393 页)如果双方都不肯以大局为重,作出妥协,他加入哪一边都是问题。他劝这些朋友,感情是可以培养的,但决不能互相排斥,而应该互相提携。他甚至希 望,即使不能同处一党,彼此也应该是协作的关系,而不要是竞争的关系。"彼此 既有共同之敌,则彼此自无相敌之必要,果能循此以行,则异时必有成就联邦之一 日,弟所望者在此,未识吾兄为何如耳"。(同上,394 页)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双方已经没有合作的可能了。虽然杨度还在提康有为的地位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一 种借口,因为梁启超早在三月给杨度的信中就明确地告诉他:"南海处弟前数月致书, 已将吾辈所议详陈,南海暂不入会一节,久已约定,南海复书言一切如我所议,则此节亦在其中,不必再写信往问,其无异言,弟所能保证也。"(同上,392 页)

既然如此,到了四五月间,梁启超与杨度分手已成定局。但他不希望自己这边先宣布组党,他在写给蒋智由、徐佛苏二人的信中讨论"正式结党之迟早问题"指出:"某处既有分离之说,弟意谓最好俟其宣布分离后,我乃明建旗鼓,则我有词以责彼, 彼无词以责我,在前彼仍多为说词,则不能迁延久待,今彼既有此,则小待之后, 我行动更可以自如。"(同上,第 404 页)六月八日,他写信给康有为,汇报了杨度 的情况 :"杨晳子初本极热心此事,至今犹然,但征诸舆论,且察其行动,颇有野 心,殆欲利用吾党之金钱名誉,而将来得间则拔戟自成一队,故不惟本党旧人不敢 放心,即东京学界各省新进之士表同情于吾党者,亦不甚以彼为然。故现在政闻社 之组织,杨氏不在其内。"(同上,409 页)但直到六月二十二日他还写信给蒋智由、 徐佛苏和黄与之,商量如何处理杨度的问题。梁启超一直期待着他的复信,如果他 在复信中明确表示不接受梁启超所提之条件,准备另外成立组织的话,梁启超就可 以名正言顺地与他分道扬镳了-"故今欲再加一信与彼,今将原信呈上一阅,若谓可发,请即代发之,发后即着手于组织;若谓不可发,则须俟其复书后乃着手矣"。 (同上,411 页)但他也担心,一旦杨度在复信中并不明确表态,而是提出新的问题,继续牵扯下去,则必将影响他们组党的进程。"故不如当其未复书前,先以此书堵之, 不然万一彼复书承认条件,则吾辈另行组织之议,反难进行也"。(同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