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34)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1.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孙,官至北海郡相国。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世传“孔融让梨”的佳话。曹操挟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在许昌时,孔融对曹操专权蛮横的做法多有不满,曾经当面指责,为曹操所忌,后因谋反罪,下狱弃市。孔融是建安七子中年龄最大的,文才甚丰。他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曹丕说他“体气高妙”,刘勰说他“气盛于为笔”。

2.陈琳

陈琳(?~217),字孔璋,广陵(今江苏省宝应县)人,擅长章奏书记。曾入袁绍幕,军中文书,多出其手。

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d )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相传,这篇文章传至许昌,当时曹操正有头痛之症,卧病在床。等看了檄文之后,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痛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大声问:“檄文出自何人之手?”下人回答:“听说是陈琳之笔。”曹操笑道:“此乃人才也,如果跟着我,必有大用。”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不但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反而把他收入幕僚。陈琳的诗风刚劲有力,有代表作《饮马长城窟》传世。

3.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在七子中成就最高。王粲的诗、赋、散文,号称“兼善”,被南朝人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他的作品抒情性极强,代表作有《七哀诗》、《登楼赋》。

王粲出身名门,年幼时就很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史书说他“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作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可见,王粲的算术和语文成绩都很好,是一个文理俱佳的全才。蔡邕是东汉末年的文坛领袖,他才学过人,朝野闻名,人们对他无不敬仰,家里常常是宾客盈门。有一天,王粲去拜访他。蔡邕早已听说过王粲的大名,这次王粲登门拜访,他慌忙出去迎接,连鞋子都穿反了。王粲进屋后,宾客们见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且身材短小瘦弱,容貌丑陋古怪,大为惊讶,弄不懂蔡邕为什么要如此看重他。蔡邕明白众人的心思,就说:“这是王公(王粲的爷爷王畅,曾任司空)的孙子,有特殊的才能,我是不如他的。我家的书籍文章,都应该送给他,这才算物归其主。”由此可见,王粲年少时是多么的优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