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片面地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孩子的兴趣就是"赢得过去,忽视未来",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是完全违背教育的目的和做父母的责任的。父母期望孩子早日成才,期望孩子出类拔萃,这种心情本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怀着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而走向极端。父母总是以成人的心态和眼光看待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能力,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情绪状态,心智方面等做出过高的评价,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父母的这种心态和做法促使孩子脆弱的心理进入了一种怕失败的高压状态,导致他们精神上、心理上陡增紧张和焦虑情绪。
要知道,父母可以替孩子设计一时之路,但父母无法替孩子设计一生之路,孩子的路,需要孩子自己选择,孩子的未来,需要孩子自己把握。关心孩子,请把握好爱的尺度,不要越位。尊重孩子,请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然的阳光下快乐长大。一个只知道学习的"高分孩子"会快乐吗?绝对不会!所以,父母不要把注意力老是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否则,只能累坏父母、累坏孩子。
总之,作为合格的父母,应给予孩子的最美好的东西--教会他们生存、生活以及培养创造的能力,而不是越位,不是包办代替。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许多家长以为,只要是为孩子着想的,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教育都可以。而实际上,为孩子着想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甚至会伤害孩子。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只有尊重生命,才能理解生命的巨大潜能和复杂的差异性,也才会有科学的教育。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过:"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他人。"在家里,家长要从小就把孩子当成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
甘丽姬3岁半时,妈妈想让她学电子琴,并花几千元买了一架电子琴。但女儿只在兴趣班上了一节课便说:"妈妈,我不想学电子琴了。"妈妈当时虽然很生气,但还是耐心地问她想学什么,女儿说想学画画。于是,妈妈送甘丽姬去学画画。
读6年级时,甘丽姬迷上了电脑游戏,妈妈感到很苦恼。有一次,妈妈检查书包,发现女儿在作业本上写小说,已有一万多字了。"土地上不种庄稼,就会长杂草。"于是,妈妈告诉女儿:电脑不仅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写小说,不懂的还可以上网查资料,妈妈相信你能写出优美的作品来。没想到,就因为这句话,女儿坚持写作了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