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再次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由于1993年、1994年国家开始出台政策抑制经济增长过快,到1996年,如洪水猛兽般的通胀终于被抑制,各行各业三四年前大量上马投产的企业突然变得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变得激烈,价格战开始在各行各业出现,中国经济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饲料也不例外,行情一路下跌,三四年前冒出来的无数中小饲料企业销售也变得困难重重。此时,对通威而言,是冲进市场参与价格混战抢占市场重要,还是加强内部管理更重要?
刘汉元选择了后者。他分析道:“此时通威要采取的策略是‘质量始终如一,价格随行就市’,行情涨我们的饲料价格就涨,行情跌我们也跟着跌,保持合理的毛利和稳定的市场份额,我们的经营就是安全的。更为重要的是,在买方市场的竞争里,真正决定成败的是更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更优秀的管理和更高的效率和服务,靠一种内在的力量来竞争。因此此时放慢扩张速度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市场紧缩之时,正是抓紧时间完善内部管理的好机会。”
1996年,一批原本兴旺的民营企业相继倒下。残酷的现实,再次给了刘汉元警示。“各领风骚三五年”难道真是中国民企的宿命?民营企业能不能做得更长久一点?这最终促使刘汉元决定放慢发展速度,静下心来,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他有一个“开车理论”。“企业的扩张发展就像开车,除了踩油门加速,还要不时地踩刹车。稳健,对一个企业而言,才是最重要的生命力。”他说:“只有清醒者才能生存。”
想清楚这一切,刘汉元长长吁了口气。刚浮出水面的通威,再次潜入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