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只要自己肯努力,都能够过上丰富的精神生活,而无须放弃董事的头衔,抛下所有,搬进修道院。人们总是觉得,仿佛只有远离尘世才能够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才能让灵魂升华,其实不然。在我确诊之后,这样的想法依然没有改变。不过,因为这场病,我发现了一片企业家绝少涉足的精神空间,我也因为走入这片空间而得到了莫大的收获,而且越早越好,因为这能够让你成为更成功的商人,也能够让你成为更成功的人。你可以把我探寻这一精神空间的旅程称作灵魂之旅。这一段旅程让我发现了原本就存在却不曾领会到的体验,因为我们身旁有着种种纷扰。
我在人生最后的短短几周,领悟到了这么多生命的真谛(如果没有这场病,我觉得自己难以有这样的体验)。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人们认识到:只要做好准备,人生的尽头也会是一段绝美的旅程。在确诊几周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一位挚友徜徉在纽约市中央公园,他是我担任毕马威首席执行官时的顾问,给过我很多启示。我告诉他:“大多数人并没有我这么好的机会。他们要不就是已经病入膏肓,要不就是根本没有得到丝毫死亡的预兆。我却有这样绝佳的机会,可以尽可能地让最后的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我觉得他眼神中流露出更多的是赞赏,而不是疑惑,尽管我不敢确定。
在担任毕马威首席执行官时,我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员工指导制度,每位员工都会有自己的一个顾问。在临终前,我不禁想到,自己得到了这么多迎接死亡的体会,应该要和员工们一同分享。我想用自己刚刚学会的知识来给一些人提出人生指导,哪怕能指导一个人也好。我可以和大家分享该怎样为一段段人际关系画上句号;分享该怎样尽情地享受每一刻,让时间因你而停滞;分享比时间更重要的一样东西(我指的并不是爱);分享如何轻松简单地过好每一天;分享在生活缺少了自由自在的快乐后,为什么有必要重拾这种快乐。这些难道不是健康的人们应该学习的吗?难道非得到了在病榻上卧床不起之后才能接受这些观念吗?尽管有些不中听,但是经验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花上一些时间来考虑自己生命的终结,考虑在临终前想要做些什么。
我一直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好奇,甚至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如果怎样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是我们所能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当然,需要再次强调,前提是在我们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能大致推断出生命最后一天何时到来),那为什么很多人却不重视决定背后的责任呢?”倘若如此,这不仅对他们自己没有好处,也无法给留在世上的亲友带来福音。要是有人想等到哪天空闲了,再来考虑最后几周或是几个月的安排,我的忠告是“宜早不宜迟”。如果你现在是50岁,准备55岁再考虑这一问题,我建议你“宜早不宜迟”。如果你现在才30岁,打算过20年再考虑这一问题,我还是建议你“宜早不宜迟”。身患绝症、时日不多的人感到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日程安排,使之变得更有效率,而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则不会有这样的紧迫感,会觉得哪怕往后推延一分钟都是好的,可是等他们明白过来后,可能已经太晚了。到时候就很不利了,可能还会成为梦魇,所以,“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