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知府在毓贤客厅见到几案上案卷累累,便说:“毓大人在客厅里还办公事,足见大人之贤能勤劳。”毓贤答道:“这些都是该杀的盗贼的案卷,不是的不放在这里。”大名知府问:“那么你一定惩办了许多盗贼了吧?”毓贤说:“还不多,真正立案定罪杀死的盗贼才一千多人。”大名知府吃惊地问道:“难道还有没立案就处死的吗?”毓贤说:“盗贼太多了,捉住立即杀掉就算了,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再立案向上请示?”大名知府问他共处死了多少没立案的盗贼,毓贤毫不客气地说:“没多少,我到任两年不过杀了7000多人罢了。”大名知府惊奇地问:“这么短的时间,怎么杀死这么多人?”毓贤说:“此事我自有妙法,尽可能少麻烦刽子手。除了让盗贼在站笼中站死的办法,另外还有一种妙法,把要处死的盗贼每4个人编成一组,裸露出他们的肚子,摆放在一条凳子上,让几个人分别揪住他们的头和脚,让一个人拿着特制的上方下圆的尖头枣木棍,猛穿他们的肚子,穿死这4个人后,再穿其他凳子上的,一会儿工夫,就能处死八十个盗贼。”大名知府吓得心神发慌,连忙起身告辞。
后来当这位知府升为候补道时,毓贤已为山东巡抚。毓贤,官愈大而酷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换一道则一道亡,主一省则一省死。当时有人写诗讽刺毓贤:
得失论肌髓,因之急事功;
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处处鸺鸱诏,山山虎豹风;
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何思源从小就听到了许多关于毓贤的故事,所以在他以后无论做人还是为官,总是宽和的,对属下从不疾言厉色。
曹州的民众不因毓贤的残酷而隐忍吞声,此地民风彪悍,愈杀愈起。而清末的曹州和全国的局势一样,是真正的乱世,一些人以大刀会、义和团的名义反洋教,攻打教堂,这时人们已经丧失了再做顺民的环境。那时的政府真是疲于应付。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曹州府所辖的十一州县,县县闻警。在曹州,几乎天天街头巷尾都贴满了驱逐教士、捣毁教堂的文字,这些文字称为揭帖,揭帖好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遍布城乡。清代的地方官员对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抱着极其复杂的心理,他们先是镇压,以后加以利用,对待捣毁教堂隔岸观火。在曹州的传教士,被人们追打几死,曹州在山东来说,并不是传教士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却是反洋教斗争特别激烈的地区,其影响波动海外。1900年,曹州因天旱无雨,人心惶惶,人们纷纷举义,当时人们的情绪有一种反洋教的宗教情绪和保民保种的心理。
在这种环境里,何思源开始接触人生的第一课!这就是刚毅、不畏强暴的有着农民气息的曹州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