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生报国:何思源传》第二章 故土求学(3)

书生报国:何思源传 作者:石耿立


王鸿一深怀悲天悯人之怀。他说:“吾幼年每到邻家,睹其寒苦状况,颇感不安。归即代为想法,而无如何。所以当麦秋时,遇有偷窃者不肯揭发,辄故作不见以避之,怜其羞,是谁其饿也?吾生平不愿呵斥他人,亦是此种心理要求,有童年狎友沈某及其同学于某皆因盗丧命,吾心理上,复受有极大感动。因此,推知为盗者多有生计压迫,实可怜悯。而曹属多盗原因,亦非生性使也。乃详考乡村会议皆是保富政策;又考之县政省政亦大抵类此,贫民苦状无过问者,深觉天地间不平之事莫过于此。”

王鸿一八岁时,父亲去世,叔叔让他到本村私塾去读书,他厌学。有人谈论“这孩子没有父亲,叔叔又管不了他,将来成不了大器”,王鸿一听到这话后,独自卧床三日,不吃不喝,然后对叔叔说:“我得念书,但我无脸在家念,我要到鄄城南朱庄村咱朱姑爷的家去念书。”家人同意了,临行时,他说:“我若考不上秀才,绝不进刘楼村。”在南朱庄念书时,王鸿一冬天睡觉,没脱过棉衣,酷冬寒夜,他把冻得麻木的脚伸进麦秸窝里;夏天,在豆油灯下抄读诗文,实在困倦,便往眼皮上抹辣椒面。果然,掌握了真才实学,考试时三战三捷,考中秀才,考进济南山东高等学堂,考上官费赴日留学。

王鸿一同情濒于死亡线上的劳苦民众。少年时,他每见穷人没有饭吃,便凄然不乐,常思如何解救之道,慨然以救斯民于水火为自任。他生于曹州,素豪放,有侠气。他想冲破旧的制度而见诸行动。清朝末季,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对清朝的腐败统治深怀反感;外国列强的侵略,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更使王鸿一感到清王朝已难于抵拒外辱,非清朝灭亡无以自存。他身怀救穷人、排清帝、御外族欺凌的抱负,于是东渡日本,并加入同盟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