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的“思”乃是仁人藉以安定“内在自我”的一种关注形式。因此,君子之思所涉并非沉思,而是对义务的恰当关注,在那里,“义务”本质上被理解为一种社会性的礼。孔子的“中庸学说”指引“君子”要永远避免极端。“中庸”乃礼之道。因此,孔子的格言所系,常常是以古之“仁人”设立的榜样为典范,描述何谓恰当的衣、食、行、政。这种内在真理,被称为仁之“道”,它引人始终据礼而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在孔子看来,和(harmony)所象征的,不仅是音乐所能达到的和谐,也是一个人的内在人格与外在自我的统一,它常常因自我与社会之间以及社会内部的诸多关注而受到干扰。在孔子看来,礼和慎独不仅仅是沉思的活动,而且更是实践的活动;但是,它们至少在人类事务领域指向了一条位于统一与分散、内部实在与外部表象之间的道路。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你认为我们的激情和野心分散了我们的道德义务吗?始终如此吗?
◆你的“个人自我”是什么?孔子如何认为它能够得到克服?
◆礼节或以符合社会的适当方式行动为什么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