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老李奋斗史(20)

李鸿章传:一个英国记者四十年中国生活札记 作者:(英)约翰·奥特维·布兰德


张之洞既是一位做人过于愚昧却比较坦诚的幻想家,也是一个对工业梦的实现充满信心和耐心的追求者,同时,他也对李鸿章可以在慈禧的帮助下取得那么高的地位心存嫉妒。不过,作为一名儒家的研究者,也作为一名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他对于李鸿章对慈禧太后的耿耿忠心还是相当敬重的。他也像左宗棠一样,直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李鸿章在处理中外关系时采用和解的方法是合适的。尤其是经过1900年事件之后,他也认识到那些只知道一味地对李鸿章的和解方法多加谴责的人,是多么无知,而李鸿章则是多么富有先见之明。1892年3月,适逢李鸿章七十大寿,为了向这位大总督表达崇敬之意,各地的官员和朝廷纷纷作出反应,张之洞则一改之前犀利批评的态度,用他那超古典的最佳表达方式,书写了一份美妙无比的贺词。就轰动程度而言,这篇赞美之词对文学界的影响,要远胜于政界。一般来说,对于贺寿这类的事情,张之洞通常只做表面功夫,不过他却能采用相当艺术的方法将事情处理得相当完美。单纯从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来说,他们对张之洞与李鸿章之间的斗争以这样的结果收尾还是颇为失望的,不过,那些儒学士子仍然坚持着这种原则,尽管他们对李鸿章的学问仍然心存羡慕。现在,让我们再捡拾起发生在过去的一件相当有意思的事情。这件事发生在李鸿章所筹建的那支堂皇威严的海军防御部队和海军舰队遭到毁灭的前两年。当时,身为帝国笔杆子和栋梁之才的张之洞用极尽赞美之词为李鸿章修书一封:

克虏伯之号犄角取势,山斗入海,台上通天,设伏兵于羊马之墙,藏军资于蛰虫之户。八面受敌,则如斗运中央;左右旋抽,则如月缺半晕,旁贵四下,故受攻击而不伤;直角相交,故合首尾而相应。顺八风而列八阵,循环无端;藏九地而攻九天,高下皆准。易京十丈,受降三城,方斯篾矣。

试想一下,有这样极富智慧的体制存在,有建立在虚情假意之上的整个官僚机构,也就无怪乎当中国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张之洞和具有与他一样想法的人会向李鸿章发起激烈进攻了。纵然李鸿章已经在国际上赢得了俄国、法国和德国的支持,并凭借这种支持强迫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但那两位镇守着长江流域的总督依旧对他予以激烈的谴责,而且强烈要求对李鸿章主持签订的条约予以拒绝认可,同时持续不断地表达着他们一心想找到一只替罪羔羊的想法。正是在这些人的鼓励和引导下,朝中所有的御史于是对李鸿章开始穷追猛打,并强烈要求朝廷对李鸿章和他的拥护者进行严厉惩处,理由就是这些人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不论是对于李鸿章本人,还是对于整个中国的命运来说,幸运的是,在此关系到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键时刻,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却一改之前对他的强烈反对的态度,成为他的支持者。这位帝师第一个意识到了倘若战争继续发展下去,将会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尊重事实的诚实人翁同龢力促皇帝加紧批准条约执行,于是皇帝采纳他的建议。多亏了慈禧太后的强有力的庇护,当这群反对者停止叫嚣,安静下来后,她考虑到李鸿章的个人安危,于是临时决定,让他到天津去。这样一来,李鸿章才得以保全性命;经此一事,能够认清现实的官员越来越多,他们渐渐明白这个老人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于是他们开始再一次对老人处事的精明大唱赞歌,声言中国之所以能在侵略者和压迫者之间得以生存,并获得自己的利益,完全是得益于这种精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