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不了解或者误解也会为沟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许多时候,父母以为自己一切的教育方针,都是为了孩子好而做的,他们并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并不知道在他们的付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孩子并不需要的,这种过分热心的教育,有时会令父母陷入自以为是的深渊中。他们有了这种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的作风,便无法为自己的态度和观念做出冷静的分析与判断,对彼此间的沟通有极坏的影响。
许多父母认为,不可以娇纵孩子,养成一哭便抱的习惯,否则便会造成孩子依赖的性格。因此,每当父母认为孩子已吃饱奶或没有其他引起孩子哭的外在因素时,便误认为孩子的哭声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而不加理会。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哭声,是有许多心理或生理上的因素影响的,例如身体不适或感到害怕、寂寞等,父母因为不了解而妄自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是错误的。一般刚出生的婴儿,父母都会硬性规定喂奶的时间与分量,并主观地认为婴儿也像成人一般,每天定时进食,才不会出现过饱或过饿的情况。其实每个婴儿出生的体重和消化系统都不同,一些体重较重或消化力较强的婴儿,可能需要吃较多的奶,就如一个一百磅与一个二百磅体重的成年人,吃东西的分量便截然不同。因此父母必须首先了解原因,才能作适当的处理。孩子的自我意象,自一出生便开始形成,所谓“自我意象”,即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他就如精神上的地图,他的行为便全靠这幅地图来指引。父母会认为刚出生的孩子,每天不是睡觉便是吃奶,不需要学习什么,日后他自然会坐、会爬,可是现在毕竟太小,不能学会什么。
作为父母,你要了解,其实,你的孩子并不因太小而不能学习,反之,自出生一刻起孩子已开始学习。两岁以下的幼儿,是父母实施幼儿教育的最好时刻。这时,便开始培育孩子,对你们以后的沟通有着极大的好处,以为如果等到孩子两岁至三岁,自我形象发展完成时,父母才开始作规范性的管教便会太迟,因为这是孩子生长过程中的反抗时期,每每喜欢跟父母作对,令父母烦恼不已,愈加对孩子严加管束,孩子的对抗也就愈见激烈,以致造成恶性循环、互相反感,对日后亲子间的沟通造成极大的阻碍。
两至三岁的孩子,也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喜欢向妈妈问个不休,许多妈妈对此不了解,会感到厌烦而禁止孩子再追问或说话,这样不但阻碍了孩子语言发展的机会。也隔绝了亲子间沟通的渠道。孩子的功课出现问题时,妈妈总会认为是孩子不用功所致,不去查究原因,反而终日唠唠叨叨,令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负时,父母会认为自己最清楚孩子,认定是孩子的错,不问原因便立刻责备孩子,并要孩子向别人道歉,令孩子感到妈妈不但不了解他,还站在与他敌对的立场,因而会对妈妈产生敌意,开始讨厌父母。有时父母要求孩子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或协助帮忙做家务时,却没有考虑是否孩子的能力所及,当孩子无法完成时,又以责备的态度去教训孩子,更令孩子失去信心,并对父母产生不满的情绪。
与孩子的沟通,是需要了解孩子的。父母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做得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