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会心理学》3.1 自动化:低努力水平思维(14)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 作者:(美)埃利奥特·阿伦森


很明显,我们成长的文化环境是图式的一个重要来源。牛是班图人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关于牛的图式相当完备。而对一个美国人来说,每头牛可能都长得差不多;尽管这个人可能在一些班图人相当陌生的领域(例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活动、《美国偶像》节目中的最新参赛者)拥有良好的图式和优秀的记忆力。图式是文化对个体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这一途径就是逐渐构架能够影响我们理解和解读这个世界的方式的心理结构。在第5章中我们将会看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所拥有的关于自身和世界的图式是有本质不同的,会有一些有趣的结果产生(Wang & Ross,2007)。现在我们要指出,我们的文化所教给我们的图式强烈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所识和所记。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文化还在其他一些本质方面影响着社会认知。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比喻,认为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工具箱,装满了各种帮助人在社会中思考和行为的专门工具。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同样的工具,但是他们所成长的文化决定了他们会更多地使用哪些工具(Norenzayan & Heine,2005)。如果你住的房子里只有螺丝而没有钉子,你肯定会用螺丝起子而不用锤子;但是如果你家只有钉子而没有螺丝的话,螺丝起子就用不上了。

同样,文化也会影响人们在理解世界的时候自动使用的思维的种类。要提醒你的是,文化并不影响所有种类的思维;我们目前一直在讨论的这几种自动化思维,例如无意识思维、图式的使用等,应该是所有人都会使用的。但是人们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思考的某些基本方式确实是由文化形成的。举例来说,现在你飞快地看一眼上一页左边的那张图片。好,现在再飞快地看一下右面那张图。你注意到两张图有什么不同了吗?你的答案很可能取决于你所成长的文化。理查德·尼斯比特及其同事发现,在西方文化下长大的人倾向于拥有分析性思维方式(analytic thinking style),在这种思维风格影响下,人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特征上,而不考虑周围情境。例如,西方人会更多地注视飞机,因为那是图画中的主要物体。因此,他们也更容易发现物体的变化,正如这里第一张图中的客机比第二张图中的要少几扇窗户(Masuda & Nisbett,2006)。而东亚文化下(如中国、日本、韩国等)长大的人们更倾向于拥有整体性思维方式(holistic thinking style),也就是说更注重整体的情境,尤其是物体间联系的方式(Nisbett,2003;Nisbett,2001;Norenzayan & Nisbett,2000)。

比如说,东亚人更容易注意到图片背景的变化,就像两幅图中控制塔的形状不同。(注意:在真实研究中被试要看20秒的视频,并试图找出图中所有不同之处。本页的这两幅图片就是两个视频的最后画面。)在第4章我们将看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同样影响我们对他人情感的感知。比如说,想象你偶然碰见了一位同学,他被一群朋友团团围住。如果你在西方文化下长大,你更可能会只关注同学的面孔(物体本身的特点),据此判断他怎么了。而如果你在东亚文化中长大,你就会去观察旁观者的表情(整体情境),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你的同学怎么了(Masuda,Ellsworth & Mesquita,2008)。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