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逆袭
复仇行为同防御行为不同,两者的正名方式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那些叫嚷着“他们先攻击了我们”的人,其实很可能是在暗示“如果我们不反击的话,他们下次还有可能这么干”。然而,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在敌方领土发动战争的话,必然会招致反击;以反恐为名向一个国家发起战争,等于是在招揽更多的恐怖袭击。尽管人们在发起这类战争时总是怀着复仇的心理,但这却丝毫也不能减弱我们所犯下的侵略重罪。复仇心理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情感,而不是战争的合法辩护。
“9·11”恐怖袭击中那些操纵着飞机撞向世贸大厦的凶手们早已在他们施暴的过程中丧生了,我们没有理由为了报复他们而发起战争。他们祖国的领土也不应在战争的过程中遭到肆意的轰炸(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经常误解这一点)。我们应该通过国内国际各种渠道将“9·11”事件的同谋者们揪出来,然后在公开、合法的法庭中让他们接受审判,而不是让本·拉登等人在西班牙接受所谓的“缺席审判”。那些声称“恐怖袭击是对美方行动的防御性报复”的说法也应当受到重视。如果美国在沙特阿拉伯的驻军、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真的影响到了中东局势安全,威胁到了当地无辜平民的正常生活,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类似政策所带来的成效难道真的能超过它所造成的破坏吗?大部分美国士兵都在两年前撤出了沙特阿拉伯,然而却有更多的士兵被派往了阿富汗和伊拉克。
2005年将这些士兵撤出沙特的乔治·W·布什总统,正是当年派遣这些士兵的老布什总统的儿子,当时的借口是伊拉克可能会出兵攻打沙特。而2003年时的副总统迪克·切尼,在1990年担任的职务正是国“防”部长,尽管沙特人并不相信美国人的谎言,但正是他说服了他们允许美军在当地驻军。
我们完全没有理由相信美国对阿富汗开战是为了抓获恐怖分子首领奥萨马·本·拉登,而且大家都知道,这绝不是美方的首要目的,因为此前美方已经拒绝了让拉登接受审判的提议。事实上,挑起战争才是美国的主要目的。然而,这场战争非但没能阻止恐怖主义,还使其愈演愈烈。大卫·维尔德曼和菲利斯·本尼斯提供了一些当时的背景资料:
“美国先前的一系列反恐军事行动都由于相同的原因而失败了。首先,他们烧杀抢掠,严重伤害了那些本就生活困苦的无辜平民。其次,他们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组织恐怖主义上。1986年,有两名美国大兵在德国一起迪斯科舞厅爆炸事件中身亡。当时的总统罗纳德·里根将此事迁怒于利比亚领导人穆阿麦德·卡扎菲,于是下令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实施轰炸。卡扎菲逃过了一劫,然而数百名利比亚平民,包括卡扎菲三岁的女儿都在轰炸中丧命。几年之后又发生了洛克比空难,利比亚被认定要对此事件负责。1999年,为了报复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遇袭事件,美方向本·拉登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和一家据说同拉登有关联的制药厂投放了炸弹。这家工厂最终被证明与拉登毫无关联,然而美军所造成的破坏却已经无法挽回,中非贫困地区儿童至关重要的疫苗来源就这样被切断了。而对拉登在阿富汗山区的训练营进行袭击显然也没能避免‘9·11’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