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战争是个谎言》挑唆策略(1)

战争是个谎言 作者:(美)大卫·斯万森


挑唆策略

还有另一种“防御型战争”:先通过有效的挑唆让敌人率先发起进攻,然后再进行反击。这个办法在美方发起和扩大越南战争时都曾经用到,五角大楼有关越战的秘密文件对此都有记录。

我们先不讨论美国当时是否应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四章中我们会具体讨论这个问题。实际情况是,如果当时我们没有遭到攻击的话,美国基本上是不可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28年,美国参议院以85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白里安公约》。该公约要求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永不卷入战争。

当时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最热切的希望就是日本人能攻击美国,因为这样就能使得美军有足够的理由(是政治层面的理由,而非法律层面的理由)全面加入欧洲战场。当时,尽管遭到强烈反对,但是美国仍然在向战场提供武器,由此可以看出美方其实是非常希望全面加入战争的。1941年4月28日,丘吉尔向他的战时内阁暗中透露:

“一旦日军向美国发起攻击,几乎可以肯定美国将立刻参战并且加入我方阵营。”

1941年5月11日,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孟席斯与罗斯福进行了会晤,他发现罗斯福对于丘吉尔在战争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出了“一丝的嫉妒”。尽管罗斯福的内阁成员都希望美国能够参战,但是孟席斯发现罗斯福仍然不准备出手:

“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伍德罗·威尔逊的影响,罗斯福也在等待一个契机。它必须既能让美国迅速进入战争,又不会让人们想起他那愚不可及的竞选口号——‘我将让大家远离战争’。”

1941年8月18日,丘吉尔在唐宁街十号会见了他的内阁成员。这次会议和2003年7月23日的一次会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次会议都披露了美国的参战意图,那些会议文件后来被人们称为“唐宁街备忘录”。根据1941年的文件记录,丘吉尔当时对他的内阁成员说:“美国总统说,他会发动战争但是不会宣战。万事俱备,只欠‘事故’。”

日本人一直致力于在亚洲建立帝国,他们当然不会反对去攻击别国。而且,日美关系也远谈不上和睦。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要向美国发起攻击呢?

1934年7月2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7年之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造访了当地,日军当时就对此事表示关注。田中邦重(Kunishiga Tanaka)将军曾在《日本广告人》(Japan Advertiser)中撰文,强烈谴责美军建造航空母舰以及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增设军事基地的行为:

“美方如此无礼的举动让我们感到非常怀疑。有人在蓄意纵容这种旨在挑起太平洋争端的行为,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遗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