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重叙美德的故事(3)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作者:万俊人


没有高深理论的体系构造,贝内特只是选择了“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和“自律”这九种他认为对未成人的孩子们来说最为基本的美德。同时也没有用严肃的教条式语言、甚至是用上升到道德意识形态高度的道德话语,他只是采取了最为孩子们所乐意倾听的小故事、小情节、小诗歌,来向孩子们叙述这些美德的生活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短小精悍、巧妙别致,语言基本上是再日常不过的童话式用语。你可以牵着孩子在洒满阳光的林间草地溜达时,随口为他或她说上一段,三两分钟即可呈现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不必奇怪,为什么贝内特把“工作”、“责任”、“忠诚”这类看似只属于成人的德性当做孩童美德的故事来讲。因为贝内特(或许也是整个西方世界的人们)有一种不同于我们传统道德教育的观念:他不想把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只当做私家事件甚至是私人事件。孩子是社会的未来,给他们讲述美德故事的基本动机之一,便是让他们成熟起来,帮助他们早日走出摇篮、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并自律地走进社会,走进公共世界。用贝内特的话说,这是真正欢迎孩子们“进入公共世界”的道德方式。所以,作为自我生存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方式,工作对于孩子们来说,就不仅具有谋生的意义,也是一种必备的社会美德。这样说来,我们的成人父母们,或者是爷爷奶奶们和外公外婆们所日渐习惯的为孩子代劳打扫学校卫生、甚至以交钱代替孩子们的公共劳动练习的做法,就不能被看做是正确的(更甭说是良好的)孩童教育方式了。因为它剥夺了孩子们的工作练习机会,因之也剥夺了他们的体验责任并建立某种基本责任感的机会。

不妨让我们多听听贝内特故事中有关诚实的说法。之所以要多听,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诚信的美德已然成为最稀罕当然也是最紧缺的社会美德之一。贝内特深知现代社会的这一道德弱点,因而也就更加关注在此社会文化环境下从小在孩子们的内心培植诚实美德或正直心灵的“种子”。他选择了“狼来了”这一则连“文革”前许多中国少年都能从他们的小学课本上读到的故事,目的是想让孩子们懂得,说谎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不再被人们相信无异于被人们抛弃。同时,他也选编了另一种类型的故事:“诚实的樵夫”所具有的诚实美德,不仅可以让他找回失去的斧子,而且还会给他带来金斧和银斧,获得比失去的多得多的回报。当然,他还注意到,做诚实之人和诚实之事并不容易,就像印第安人的灰姑娘那样,得经受各种考验和锻炼。各种各样的关于诚实或者不诚实的故事,叙述出为人以真和为事以诚的朴素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