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疆域(4)

白话本国史(精装插图本) 作者:吕思勉


这一种方法,因为他有山川以做封域的证据,比第一种说法,靠得住许多。但是咱们还要用一种方法来核对他。

第三种方法,便是考校古人所说“疆域的四至”。

一、《史记·五帝本纪》:东至于海,登丸山《集解》:“徐广曰:丸,一作凡。骃案《地理志》曰:丸山,在琅邪朱虚县。”案如今《汉书·地理志》作凡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集解》:“韦昭曰:在龙右。”登鸡头;《索隐》:“山名也。后汉王孟塞鸡头道,在陇西。……”南至于江,登熊、湘;《集解》:“骃案《封禅书》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在长沙益阳县。”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案这是指黄帝的。

二、又南抚交 北发,《索隐》:“当云北户。”西戎、析支、渠搜、氐、羌,《索隐》:“西戎上少一西字。”北山戎、发、息慎,《索隐》:“……《汉书》:北发是北方国名……山戎下少一北字。”东长、鸟夷。《索隐》:“长字下少一夷字……今按《大戴礼》亦云长夷,则长是夷号。”案这是说舜的。

三、《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四、《礼记·王制》: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

五、《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夷蛮戎狄的数目,《尔雅》和《明堂位》不同。《明堂位》是九夷、八蛮、六戎、五狄。但郑笺《诗·蓼萧序》,同现在的《尔雅》相同;注《周官·职方布宪》,又和《明堂位》相同。《蓼萧序疏》说:“数既不同,而俱云《尔雅》,则《尔雅》本有两文。”又说:“李巡所注的《尔雅》,是属于后一种。”《周官·职方氏》,是作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职方》贾疏说:《尔雅》所说是夏制,《大戴礼》卢辨注,又说这是殷制。“夏之夷国,东方十,南方六,西方九,北方十有三。”我说夷蛮戎狄,是古代居于四方的异族之名。是以方位论,不是以种族论(见上章),现在要靠他考见当时的种族,既不可能。至国数,则郑志答赵商问,说“无别国之名,故不定”(《蓼萧序疏》)。其实这种部落,也未必能称为国家。要靠他考见古代的疆域,也做不到。所以数目字的异同,可以置诸不论不议之列。既然是按四方的方位说,不是以种族论,自然用不着添出闽貉两种来,所以《周官》是靠不住的。《王制正义》引李巡《尔雅》注,九夷、八蛮等,都有国别之名,这个更不可信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