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怅望山河》以人为本,“综合效益”的科学观照(2)

怅望山河 作者:朱幼棣


江南雨季,阴雨连绵,夏日亦多暴雨,容易造成水灾。但一般来说,受灾的也只是沿江沿河某些地区,即所谓“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新安江原先并无堤坝,但河床宽,而出铜官峡后,很快便进入富春江峡谷,其间耕地很少,江宽水平,历史上很少有水灾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建起了低水头的富春江电站,装机29万千瓦,库容仅6亿立方米。大抵是淹没耕地并不多的径流型电站。

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说到底是一个技术活、具体事。

因此,说新安江电站具有多大的防洪功能,实在不敢苟同--如果指淳安盆地内原有城镇的防洪,现在已成汪洋,居民都搬至山上,无须防洪。如果指下游建德、桐庐、富春江,也实在说不大上,因为新安江电站大坝距富春江库区不到50公里。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几十年中也极少泄洪。再说,如果为了少得多的土地免遭若干年可能一遇的水灾,永久淹没近百万亩耕地,即以大面积“永久性水灾”,去解决局部偶发的水灾问题,其决策者的科学水平实在令人疑惑。

至于灌溉问题,浙江河流的枯水期是秋冬季节,那时晚稻已经收割,并不需要大量用水。直到今天,也没有听说浙江有冬季饮水困难的。所以江南的降水基本与农时是相适应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局部地区会有水旱灾害。否则怎么会用“塞北江南”“赛江南”等来形容自然生态环境之好呢。

知道了上述情形,我无法理解当初决策者们对高坝的偏爱和选择。--如果说防洪的话,二级开发的中坝方案也完全足够。现在近200亿立方米的库容,要蓄满水就可以使平均年径流量为113亿立方米的新安江断流一年半。而根据新的数字,目前多年平均来水量已降为102亿立方米,1978年为历史上的枯水期,最低年均来水量只有49.9亿立方米。(《争议千岛湖引水工程》,《南方周末》,2012年5月10日)削减和调蓄洪峰需要那么大的库容吗?

诸如此类的说辞还可以举出一些。

新安江水库不是还有“农夫山泉”、千岛湖旅游的效益吗?

其实,“神马都是浮云。”农夫山泉只是一个市场做得好的饮用天然水品牌,厂建在各地。水源亦并非完全取自千岛湖,没有一个大水库,“娃哈哈”纯净水不是照样销往全国么?如果说旅游资源,现在徽州民居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淳安、遂安原是两座千年古城,新安江沿岸的古镇与古村落还少么?就是与徽州相比,也绝不逊色。再说,千岛湖如果被缩小为“百岛湖”,周边还保留若干古城古镇和古村落,除去自然风光,不是更有文化内涵么?

我不禁想,倘若当年采用二级开发的中坝方案,将会保留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和两座县城,那又能产生多少经济和社会效益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